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糖尿病酮症是什么

2025年11月03日 21:27:05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糖尿病酮症是什么

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它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发病机制

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使得葡萄糖不能被正常摄取和利用,机体只能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中经β氧化生成大量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当酮体生成速度超过组织的利用速度时,血酮体浓度升高,就会发生酮症。

升糖激素升高: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多,进一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也加重脂肪分解,导致酮体生成增加。

诱发因素

感染:是常见的诱因,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会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同时感染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使病情加重,诱发酮症。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呼吸道感染,就较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更容易引发机体的强烈应激。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1型糖尿病患者依赖胰岛素治疗,如果自行中断胰岛素注射或不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会导致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从而引发糖尿病酮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些应激情况下也需要增加胰岛素用量,如果未及时调整,也可能诱发酮症。

饮食不当:过度进食高糖、高脂食物或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等不合理的饮食情况都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比如一些糖尿病患者不遵循饮食计划,大量摄入甜食,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同时脂肪分解增加,引发酮症。

应激状态:如创伤、手术、心肌梗死、脑卒中、妊娠和分娩等应激情况。这些应激状态会使机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升糖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从而诱发糖尿病酮症。例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

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表现

-高血糖:血糖浓度通常会显著升高,一般大于16.7mmol/L(300mg/dl)。

-酮症相关表现:患者可出现呼气中有烂苹果味,这是因为丙酮经呼吸道排出所致。同时,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腹痛,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脱水表现:由于酮症酸中毒导致渗透性利尿,患者会出现多尿、口渴、皮肤黏膜干燥、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儿童患者脱水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通过加深加快呼吸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纠正酸中毒。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儿童患者如果发生糖尿病酮症,意识障碍的发生可能相对较急,需要密切关注。

诊断依据

血糖测定:血糖明显升高,一般大于11.1mmol/L(200mg/dl)。

血酮体测定:血酮体升高,定性试验多为强阳性,定量测定血酮体浓度升高,如β-羟丁酸升高。

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尿常规:尿糖、尿酮体呈强阳性。

治疗原则(简要)

补液:迅速补充水分是治疗的关键措施,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等,纠正脱水状态,改善微循环,促进酮体排出。儿童患者由于体液量相对较少,补液速度和补液量需要根据年龄、脱水程度等精细调整。

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输注,以降低血糖、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

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血钾等电解质检查结果,适当补充钾等电解质,纠正电解质失衡。儿童患者在补钾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因为儿童的肾脏功能和电解质调节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

去除诱因:积极治疗感染等诱发因素。

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重视的严重并发症,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遵循糖尿病治疗计划,预防糖尿病酮症的发生。

糖尿病酮症是什么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03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由胰岛素缺乏和升糖激素升高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表现为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饮食不当应激状态临床表现有代谢紊乱表现酸碱平衡失调诊断依据有血糖血酮体血气分析尿常规测定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患者是不是可以吃杨桃飞华健康问答
袁振芳
袁振芳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30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糖尿病患者能否吃杨桃需分情况讨论一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可两餐间适量食用100克左右,肾功能不全者不建议食用,血糖波动大的暂不建议,儿童需医生或营养师严格指导,老年合并其他慢性病者需综合判断,有不良生活方式者食用后需密切监测血糖。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吃杨桃吗,杨桃会不会升糖
张瑞芬
张瑞芬主治医师
2025年10月30日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杨桃含多种营养成分其单糖易被人体快速吸收可能致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食用需把控量考虑个体差异和搭配饮食特殊人群中儿童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老年糖尿病患者伴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食用肾功能正常者也需严格控量并关注身体反应。
糖尿病人可不可以吃杨桃杨桃功能是什么名医在线
杨彦
杨彦主治医师
2025年10月30日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杨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但糖尿病人食用需谨慎考量血糖影响和个体差异,食用前应咨询专业人士并监测血糖反应,其对一般人群有整体健康作用但糖尿病人重点在血糖影响及个体差异,综上糖尿病人能否吃杨桃需综合多因素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谨慎决定。
糖尿病人不能吃杨桃吗
陈毅越
陈毅越主治医师
2025年10月30日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糖尿病人能否吃杨桃需综合评估血糖控制等情况,血糖控制稳定可两餐间少量食用并监测血糖,控制不佳则不建议,从营养成分看要关注对血糖影响,儿童糖尿病人食用需医生或营养师指导根据血糖情况定,老年糖尿病人食用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依自身情况合理选择。
二型糖尿病喝什么花茶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30日
番石榴叶茶含黄酮类等成分可辅助调节血糖,一般成年二型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饮用,孕妇、低血糖人群需谨慎;桑叶茶中DNJ等成分能抑制双糖酶活性控血糖,成年二型糖尿病患者可饮用,正在服降糖药者饮需监测血糖防低血糖,儿童不建议;菊花枸杞茶具抗氧化等特性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2型糖尿病喝啥茶可降糖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30日
绿茶富含茶多酚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但糖尿病患者不能单纯靠喝绿茶降糖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饮用需注意晚上勿大量饮用女性无特殊禁忌有胃肠道疾病者避免空腹大量饮普洱茶某些成分可能调节血糖成年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饮用儿童不建议饮用女性服特殊药物者需咨询医
2型糖尿病喝啥茶能降低血糖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30日
绿茶中儿茶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敏感性助调血糖但特定2型糖尿病患者饮用需谨慎,黑茶有效成分助控血糖但胃肠功能差等患者饮用需注意,普洱茶含成分可调节血糖但体质虚寒等患者饮用要慎重,桑叶茶含成分可辅助降血糖但低血压等患者饮用需留意,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二型糖尿病喝什么茶好降糖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30日
绿茶含茶多酚可影响人体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助调节血糖但二型糖尿病患者晚上勿大量饮用以免影响睡眠;黑茶中多糖类物质可延缓肠道对葡萄糖吸收助控餐后血糖升高但饮用需适量以防胃肠道不适;乌龙茶含茶多糖等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助降血糖但二型糖尿病患者勿加过多糖老年患者饮用前
二型糖尿病都喝什么茶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30日
绿茶含丰富茶多酚可能调节血糖二型糖尿病患者适量饮用有潜在益处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合并胃肠道疾病者需注意饮用时间,普洱茶某些成分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饮用需适量并关注自身血糖变化及与药物相互作用,桑叶茶含DNJ能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对控制餐后血糖有帮助但孕妇饮
二型糖尿病患者喝什么茶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30日
二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绿茶、普洱茶、桑叶茶、苦荞茶等茶饮辅助控糖但茶饮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需根据自身状况合理选择饮用时注意浓度时间等且饮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二型糖尿病喝什么茶最好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30日
二型糖尿病患者喝茶需根据自身状况综合考虑,绿茶含茶多酚可调节糖代谢但胃部疾病患者需谨慎,普洱茶某些成分可调节血糖但储存不当霉变或与药物相互作用需注意,桑叶茶含成分能降餐后血糖但特定人群需谨慎,苦荞茶含成分可控血糖但脾胃虚寒者过多饮用可能引起肠胃不适,且茶不
二型糖尿病喝什么茶好啊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30日
绿茶含茶多酚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助调血糖二型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饮用但要注意过浓及合并胃肠道疾病者饮茶时间;普洱茶某些成分有调节血糖潜力二型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饮用但需注意浓度量及体质虚寒者饮用情况;桑叶茶含DNJ等成分能抑α-葡萄糖苷酶活性助降餐后血糖二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喝什么茶好啊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30日
绿茶含茶多酚可调节血糖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饮清淡绿茶成年的可在血糖平稳时每天适量饮不超量;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含茶多糖可调节血糖老年患者可适量饮但睡前不饮;苦荞茶含芦丁等可调节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用需谨慎;桑叶茶含DNJ等成分可延缓碳水消化吸收调节血糖糖尿病合并
哪些人容易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30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有家族糖尿病史、肥胖或超重、年龄较大、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有妊娠相关疾病、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易患妊娠期糖尿病这些人群妊娠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定期产检、合理控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风险保母婴健康。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