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是什么
糖尿病酮症是什么
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它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发病机制
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使得葡萄糖不能被正常摄取和利用,机体只能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中经β氧化生成大量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当酮体生成速度超过组织的利用速度时,血酮体浓度升高,就会发生酮症。
升糖激素升高: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多,进一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也加重脂肪分解,导致酮体生成增加。
诱发因素
感染:是常见的诱因,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会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同时感染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使病情加重,诱发酮症。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呼吸道感染,就较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更容易引发机体的强烈应激。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1型糖尿病患者依赖胰岛素治疗,如果自行中断胰岛素注射或不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会导致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从而引发糖尿病酮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些应激情况下也需要增加胰岛素用量,如果未及时调整,也可能诱发酮症。
饮食不当:过度进食高糖、高脂食物或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等不合理的饮食情况都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比如一些糖尿病患者不遵循饮食计划,大量摄入甜食,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同时脂肪分解增加,引发酮症。
应激状态:如创伤、手术、心肌梗死、脑卒中、妊娠和分娩等应激情况。这些应激状态会使机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升糖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从而诱发糖尿病酮症。例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
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表现
-高血糖:血糖浓度通常会显著升高,一般大于16.7mmol/L(300mg/dl)。
-酮症相关表现:患者可出现呼气中有烂苹果味,这是因为丙酮经呼吸道排出所致。同时,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腹痛,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脱水表现:由于酮症酸中毒导致渗透性利尿,患者会出现多尿、口渴、皮肤黏膜干燥、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儿童患者脱水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通过加深加快呼吸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纠正酸中毒。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儿童患者如果发生糖尿病酮症,意识障碍的发生可能相对较急,需要密切关注。
诊断依据
血糖测定:血糖明显升高,一般大于11.1mmol/L(200mg/dl)。
血酮体测定:血酮体升高,定性试验多为强阳性,定量测定血酮体浓度升高,如β-羟丁酸升高。
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尿常规:尿糖、尿酮体呈强阳性。
治疗原则(简要)
补液:迅速补充水分是治疗的关键措施,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等,纠正脱水状态,改善微循环,促进酮体排出。儿童患者由于体液量相对较少,补液速度和补液量需要根据年龄、脱水程度等精细调整。
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输注,以降低血糖、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
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血钾等电解质检查结果,适当补充钾等电解质,纠正电解质失衡。儿童患者在补钾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因为儿童的肾脏功能和电解质调节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
去除诱因:积极治疗感染等诱发因素。
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重视的严重并发症,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遵循糖尿病治疗计划,预防糖尿病酮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