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熬夜是指几点

2025年07月09日 17:59:19
张前进
张前进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熬夜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时间标准,不同个体和不同研究视角下存在差异。

1.从生物钟角度:人体生物钟通常以24小时为周期调节身体各项机能。一般而言,当人们入睡时间比自身生物钟所适应的入睡时间明显推迟,就可被视为熬夜。正常情况下,多数人的生物钟使得晚上10点至11点左右身体开始发出睡眠信号,为进入休息状态做准备。若长期在这个时间之后,比如11点之后甚至更晚才入睡,且睡眠时长不足,就可能属于熬夜行为。因为人体在11点后,身体的部分器官如肝脏等会进入自我修复和排毒阶段,此时不入睡会打乱身体正常的代谢节奏。

2.从睡眠时长及睡眠规律角度:成年人通常需要79小时的睡眠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正常功能。若入睡时间较晚,且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同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也可认定为熬夜。例如,有些人习惯凌晨12点入睡,早上78点起床,睡眠时长只有56小时,长期如此便属于熬夜。另外,睡眠规律也很重要,如果入睡时间经常不固定,即使总体睡眠时长够,但生物钟紊乱,也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今天晚上10点睡,明天凌晨2点睡,后天又11点睡,这种不规律的睡眠也可理解为熬夜的一种表现。

3.不同年龄阶段差异

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需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来支持生长激素的分泌等生理过程。一般建议青少年在晚上910点左右入睡,以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青少年经常在10点之后还未入睡,且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长期这样就容易影响身体发育,包括身高增长、大脑发育等,所以对青少年来说,10点之后入睡就可能算熬夜。

成年人:成年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多种因素,入睡时间可能相对灵活,但从健康角度,晚上11点之后入睡且睡眠不足7小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认为是熬夜。成年人往往面临工作压力等,可能会经常晚睡,但长期熬夜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等。

老年人:老年人睡眠模式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他们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且睡眠浅、易醒。不过,仍然建议老年人在晚上1011点之间入睡,若经常在11点之后入睡,身体难以得到良好的休息,会加重身体各器官负担,影响生活质量,所以11点之后对于老年人也可能算熬夜。

4.不同生活方式及职业影响

轮班工作者:像医护人员、警察、消防员、工厂工人等轮班工作者,其工作时间不固定,不能按照常规的生物钟时间入睡。对于他们来说,熬夜的界定不能单纯以时间点衡量。只要是在本该休息的时间段因工作而不能休息,且这种不规律的作息持续影响身体健康,都可看作是熬夜。例如,护士上夜班,从晚上10点工作到早上6点,白天又因各种原因无法保证充足的休息,这种情况就属于熬夜状态。轮班工作者长期处于这样的作息状态,患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等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夜生活丰富人群:部分人群夜生活丰富,如经常去酒吧、参加聚会等,入睡时间往往较晚。如果经常凌晨12点甚至更晚入睡,且第二天不能保证足够的补觉时间,这种频繁的晚睡行为就属于熬夜。这类人群可能因熬夜出现皮肤变差、精神萎靡等情况。

长期夜间学习或工作人群:一些学生因学业压力,经常晚上学习到很晚,或者一些自由职业者、作家等经常晚上工作。如果他们长期在11点之后仍处于学习或工作状态,且睡眠时长不足,就属于熬夜。长期熬夜学习或工作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孕妇身体负担重,需要更多休息来维持自身及胎儿的健康。孕期激素变化会影响睡眠质量,若还熬夜,不仅自身容易疲劳、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建议孕妇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保持规律作息,为胎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睡眠对身体和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熬夜可能影响生长激素分泌,阻碍身高增长,还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督促孩子在晚上910点之间入睡。

3.患有慢性疾病人群: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等,熬夜会使身体应激反应增强,血压波动,心脏负担加重,血糖调节紊乱。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这类人群应严格遵循医生建议,按时作息,尽量在晚上1011点入睡,保证充足睡眠,以稳定病情。

4.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熬夜后身体恢复慢,易出现疲劳、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且老年人本身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熬夜会进一步打乱睡眠节律。建议老年人养成早睡早起习惯,晚上1011点入睡,白天适当午休,以提高生活质量,维护身体健康。

熬夜是指几点
张前进
张前进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09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熬夜没有绝对统一时间标准不同个体和研究视角存在差异从生物钟看入睡时间比自身生物钟适应时间明显推迟且睡眠不足算熬夜从睡眠时长及规律看入睡晚且时长不足或睡眠不规律算熬夜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10点后入睡可能算熬夜成年人11点后且睡眠不足算熬夜老年人11点后可能算熬
女人经常熬夜喝什么茶
陈玉静
陈玉静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01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女人经常熬夜可选择绿茶、枸杞茶、菊花决明子茶,绿茶富含茶多酚抗氧化且咖啡碱能提神醒脑,枸杞茶含多种营养成分可提高免疫力并护眼,菊花决明子茶能改善熬夜引起的肝火旺盛等问题,孕期女性应避免绿茶,枸杞茶适量,菊花决明子茶需咨询医生,经期女性少喝绿茶,枸杞茶可正常
熬夜为什么会喉咙痛
果应菲
果应菲副主任医师
2025年06月2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熬夜导致喉咙痛可通过药物和注意事项缓解,原因有免疫力下降使病原体易侵袭咽喉引发炎症、水分流失致咽喉黏膜干燥屏障功能受损、用嗓过度使咽喉部肌肉疲劳黏膜充血水肿、内分泌失调引发炎症刺激咽喉,缓解药物有西瓜霜含片清热泻火消肿止痛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热解毒抗炎消肿
熬夜上火尿黄怎么调理 熬夜上火怎么办
郭自强
郭自强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06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熬夜上火尿黄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中医调理和药物治疗缓解。调整生活习惯包括保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饮食清淡、多喝水;中医调理可按摩穴位、食疗;药物治疗分清热解毒类、抗生素类、维生素类,具体用法需遵医嘱。
每天都睡不醒,又没熬夜
侯凤霞
侯凤霞主任医师
2025年04月16日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每天睡不醒,未熬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特发性嗜睡症、抑郁症、糖尿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建议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睡眠习惯。
晚上熬夜会胖吗?
侯秀峰
侯秀峰主治医师
2025年03月23日
锦州市中心医院
晚上熬夜是否会导致体重增加取决于饮食、生物钟紊乱、压力、缺乏运动和基础代谢率下降等因素,为保持健康体重,建议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选择健康饮食,控制饮食量,增加运动量,管理压力,培养良好睡眠习惯。
熬夜会长胖吗
钱爱军
钱爱军主治医师
2025年03月23日
湖南省衡阳市169中心医院
长期熬夜会影响激素分泌、增加食欲、减少身体活动、导致压力和情绪问题,从而增加体重。为保持健康体重,建议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如需熬夜,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身体活动、保持良好心态、定期体检等方式减轻熬夜的影响。
长期熬夜害处到底有多少?
邵自强
邵自强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7日
中日友好医院
长期熬夜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有:记忆力、免疫力下降,皮肤受损,视力下降,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焦虑等。为了身体健康,建议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避免长期熬夜。
熬夜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怎么缓解
张久亮
张久亮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7日
中日友好医院
熬夜后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和心慌等症状,可采取以下措施:停止活动,找安静舒适的地方休息,深呼吸、喝水、适当运动、避免刺激性物质。如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建议及时就医。
熬夜一晚上白天睡不着怎么回事
邵自强
邵自强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7日
中日友好医院
熬夜后白天睡不着是生物钟紊乱、睡眠惯性、应激反应、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导致的,可通过调整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增加白天活动量、避免午睡、放松身心、避免刺激性物质、心理调节等改善睡眠。
熬夜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呢 熬夜玩手机导致眼睛干涩怎么办
王卫
王卫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7日
中日友好医院
熬夜玩手机导致眼睛干涩,可采取眨眼、休息、热敷、补充水分、调整屏幕亮度、使用眼药水等措施缓解。同时,为保护眼睛和身体健康,建议避免熬夜玩手机,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熬夜影响减肥吗
商学征
商学征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7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熬夜会影响激素分泌、增加食欲、降低新陈代谢和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对减肥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达到减肥目的,建议保持良好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具体方法包括保持规律作息、创造适宜睡眠环境、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饮料、适量运动以及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等。
熬夜对减肥有影响吗
姚娓
姚娓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7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熬夜影响减肥,打乱生物钟致新陈代谢变慢,增加饥饿感和食欲,降低能量消耗,还会导致压力增加,增加患其他健康问题风险。因此,要减肥需保持良好睡眠习惯,尽量不熬夜。
熬夜后耳朵嗡嗡响怎么办
王利一
王利一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7日
北京医院
熬夜后耳朵嗡嗡响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耳部保健等改善,也可就医咨询,具体为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饮食,按摩耳部,减少噪音刺激,必要时就医。
熬夜会脱发吗
聂小娟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7日
山东省立医院
经常熬夜可能会对头发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问题、压力和焦虑、营养不足、血液循环问题等,导致头发变薄、变细,甚至脱发。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均衡饮食、减少压力、注意头发护理等可帮助改善头发健康。如有脱发问题,建议咨询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