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便秘是怎么回事
一、剖腹产后便秘的原因
(一)生理变化因素
1.激素影响:孕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它会使肠道平滑肌松弛,胃肠蠕动减慢。产后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但恢复到孕前状态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期间肠道蠕动仍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从而容易导致便秘。
2.身体虚弱与活动减少:剖腹产手术对身体是一种创伤,产后产妇身体较为虚弱,活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产后前几天,多需要卧床休息,这样胃肠蠕动会进一步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引发便秘。
(二)饮食因素
1.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产后为了促进身体恢复和分泌乳汁,产妇往往会摄入较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相对较少。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其摄入不足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引发便秘。
2.水分摄取不够:产后产妇需要分泌乳汁,若水分摄入不足,肠道内粪便会因缺水而干结,难以排出。
二、剖腹产后便秘的表现
(一)排便频率减少
正常情况下每天排便1-2次或1-2天排便1次,剖腹产后便秘的产妇排便频率明显降低,可能3-5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一次。
(二)排便困难
排便时感觉费力,需要用力屏气才能排出粪便,有的产妇还会出现排便不尽感,即便有便意,但很难顺利将粪便排出。
(三)粪便性状改变
粪便干结,呈颗粒状或羊粪状,排出困难。
三、剖腹产后便秘的预防措施
(一)饮食调整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产后应适当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以及水果,像苹果、香蕉、橙子等。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一般建议每天摄入蔬菜500克左右,水果200-300克。
2.保证水分充足: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可以分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二)适当活动
1.产后早期活动:剖腹产术后麻醉作用逐渐消失后,产妇应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如翻身、四肢活动等。产后24小时后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在家人协助下逐渐增加活动量,比如坐起、在床边站立等,产后3-5天可适当进行室内散步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强度,以促进胃肠蠕动。
(三)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尽量养成每天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比如早餐后半小时,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这个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
四、剖腹产后便秘的应对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
1.腹部按摩:产妇可以在饭后半小时,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按摩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2.使用开塞露:如果便秘较为严重,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排便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开塞露。开塞露可以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帮助排便,但不宜长期依赖,以免形成对开塞露的依赖。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产妇自身:剖腹产产妇身体相对虚弱,在采取上述措施时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恢复情况适度进行。比如腹部按摩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因力度过大引起腹部不适。在活动时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恢复。
2.新生儿方面:产妇便秘一般不会直接影响新生儿,但产妇身体状况会间接影响乳汁分泌等情况。所以产妇要重视自身便秘问题,通过合理的措施改善便秘,以保证自身身体处于较好状态,从而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的乳汁供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