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原发性肝癌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直径1cm左右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它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与血管的关系等,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辐射等优点,可用于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如乙肝、丙肝患者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肝癌病史的人群都可进行超声检查,对于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酒、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定期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肝脏情况。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癌的病灶特征,对于肝癌的诊断、分期等有重要价值。能发现较小的肝癌病灶,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帮助判断是否有血管侵犯等情况。在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也可安全进行,但需考虑患者的肾功能等情况,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是在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检出子病灶等方面优于CT。对于一些不适合做增强CT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等,可以选择MRI检查。不同人群均可进行MRI检查,但需注意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的患者是否适合。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标志物之一。AFP≥400μg/L,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等情况,应高度怀疑肝癌;AFP在200-400μg/L之间,持续升高,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也应考虑肝癌的可能。不同年龄、性别人群AFP水平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正常成人AFP水平较低,在有乙肝、丙肝等肝病病史的人群中,需密切监测AFP水平变化,因为这类人群患肝癌的风险较高。
其他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等,在肝癌的诊断中也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联合AFP等指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肝穿刺活检
对于影像学检查怀疑肝癌,但又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以考虑肝穿刺活检。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肝癌。但肝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出血、种植转移等风险,在操作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对于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腹水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选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进行肝穿刺活检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来评估风险并决定是否进行该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