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不同人群差异
-儿童:婴幼儿肺炎常起病急,多有发热,热型不定,可伴有咳嗽,初始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可出现咳痰,部分患儿还会有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1-5岁幼儿呼吸≥40次/分,同时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表现。
-成人:典型症状为高热、咳嗽、咳痰,体温可高达39℃-40℃,咳嗽以脓性痰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疼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此外,还可能有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2.非典型表现
-老年人: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不明显甚至体温正常,咳嗽较轻,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等,容易被忽视,延误治疗。
-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可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病原体可能较为特殊,如肺孢子菌等。
(二)体征表现
1.肺部体征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呼吸音粗糙,随着病情进展,可闻及湿啰音,湿啰音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肺泡内有渗出物,气体通过渗出物时产生的声音。不同类型的肺炎湿啰音分布有所不同,大叶性肺炎可在病变相应部位闻及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支气管呼吸音等;支气管肺炎则多为两肺下野、中内带散在固定的湿啰音。
2.全身其他体征
-严重肺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绀,是由于血氧饱和度降低导致。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率增快,与发热、缺氧等因素有关;重症肺炎还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二、诊断
(一)病史采集
1.个人史
-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是否有吸烟史,吸烟时间长短及每天吸烟量,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肺炎的易感性。
-有无接触过肺炎患者或感染源,如养殖场、禽类市场等,对于考虑是否为禽流感等特殊病原体感染有重要意义。
2.既往史
-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肺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心脏病患者发生肺炎时,可能因心肺功能相互影响而病情加重。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有核左移现象;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但需要注意,老年人、免疫抑制患者等可能白细胞反应不敏感,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
-C-反应蛋白(CRP):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肺炎时CRP明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后CRP水平下降提示病情好转。
2.病原学检查
-痰涂片及培养:痰标本采集应在患者晨起后用清水漱口多次,用力咳出深部痰液,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通过痰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指导抗生素的选用,但痰标本容易受到口咽部定植菌的污染,所以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血培养: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血培养是重要的病原学检查方法,若血培养阳性,可明确病原菌,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核酸检测: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原体核酸,对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检测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例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等,能够早期快速诊断病原体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是肺炎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早期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进展,可见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可伴有胸腔积液等表现。不同类型肺炎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如大叶性肺炎呈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肺炎表现为两肺下野、中内带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模糊阴影。
2.胸部CT检查
-对于一些不典型肺炎或需要鉴别诊断的情况,胸部CT比X线更敏感,能够发现更小的病灶,对于明确肺部病变的范围、性质等有重要价值,例如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磨玻璃影、小结节影等,有助于早期发现不典型病原体感染或肿瘤等病变。
(四)鉴别诊断
1.肺结核
-肺结核多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咳嗽、咳痰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有咯血。胸部X线或CT表现多有特征性,如病变多位于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病灶可表现为多形态,即同时存在渗出、增殖、纤维钙化等病变,痰结核菌检查可阳性,而肺炎一般痰结核菌检查阴性。
2.肺癌
-肺癌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有长期吸烟史,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消瘦等,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占位性病变,与肺炎的片状浸润影不同,通过进一步的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等可明确诊断。
3.肺栓塞
-肺栓塞患者多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表现,呼吸困难多为气促,与肺炎的呼吸急促有所不同,其呼吸困难程度可能更重,且常伴有低氧血症。D-二聚体升高、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可帮助鉴别,肺栓塞在CT肺动脉造影上可见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等表现,而肺炎无此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