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对以后的影响
骨折类型与程度的影响
儿童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对以后影响较大。比如青枝骨折,若能及时正确处理,多数预后良好,对以后功能影响较小;而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肢体短缩、关节畸形等,进而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和外观。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骨骼的生长潜力不同,比如婴幼儿骨骼生长活跃,骨折后如果出现对位不良,可能更易影响骨骼的塑形;学龄儿童骨骼生长相对稳定,但累及生长板的骨折对以后影响更显著,因为生长板是骨骼生长的关键部位,一旦受损,可能导致生长不均衡。
治疗方式的影响
1.保守治疗:如果儿童骨折采取了合适的保守治疗,如石膏或支具固定等,且固定期间护理得当,骨折愈合顺利,一般对以后影响较小。但如果固定不当,导致骨折对位不良,可能会影响骨折愈合后的功能。例如石膏固定过松,骨折端可能发生移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关节功能。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更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手术中操作不当,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可能会导致相应的并发症。术后如果康复训练不及时或不正确,也可能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手术的创伤可能对其身体和心理都会有一定影响,而且术后的护理和康复需要家长更加精心照料,否则也可能影响预后。
康复训练的影响
康复训练在儿童骨折后的恢复中至关重要。如果能遵循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可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但如果康复训练开始过早或过晚,训练强度不合适等,都会影响恢复。比如过早进行过于剧烈的康复训练,可能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损,影响愈合;过晚开始康复训练则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康复训练的耐受程度和适应能力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多的引导和辅助来进行康复训练,而学龄儿童相对能更好地配合训练,但也需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
对心理的影响
儿童骨折后,无论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是对治疗过程的恐惧等,都可能对心理产生影响。比如长期住院治疗、反复的检查和治疗操作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和处理儿童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后续的生活适应。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情绪不稳定等,而学龄儿童可能会出现自卑、厌学等心理变化,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帮助其度过心理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