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前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早期产前检查项目
1.病史询问:需详细了解孕妇年龄、职业、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遗传病史、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等)、孕产史(若有过妊娠分娩情况需明确)。通过全面病史询问可初步评估孕妇整体健康状况及妊娠相关风险。
2.全身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查心肺功能等,了解孕妇基础身体状况,例如体重指数可初步判断孕妇是否存在超重或消瘦情况,对孕期营养管理等有指导意义。
3.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情况,了解子宫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为评估妊娠情况提供依据。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孕妇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正常孕妇血红蛋白值应维持在一定范围,若低于正常范围需关注贫血程度及原因。
-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尿糖等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问题。
-血型:包括ABO血型及Rh血型,若为Rh阴性血型,需关注孕期溶血风险等相关问题。
-肝肾功能:评估孕妇肝肾功能状态,因为妊娠会加重肝肾负担,异常的肝肾功能可能影响孕期用药及妊娠结局。
-传染病筛查: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早期发现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阻断母婴传播等。
-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等,需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二、中期产前检查项目
1.唐氏综合征筛查
-血清学筛查:一般在妊娠15-20周左右进行,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某些标志物的水平,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度。
-无创DNA检测:通常在妊娠12-22+6周进行,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分析胎儿游离DNA,对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进行检测,相比血清学筛查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属于有创检查的补充筛查方式。
2.超声检查:妊娠18-24周左右进行系统超声检查,主要筛查胎儿结构畸形,包括头颅、面部、脊柱、心脏、四肢等重要器官的发育情况,通过超声可直观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状况。
三、晚期产前检查项目
1.胎心监护:妊娠28周后开始,一般每周进行1次胎心监护,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变化等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若有异常可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2.超声检查:妊娠晚期超声检查可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及成熟度、羊水指数等,例如通过测量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判断胎儿孕周与生长是否相符,羊水指数异常可能提示胎儿或母体存在某些问题。
3.常规监测:每次产检均需监测血压、体重等,血压升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表现,体重增长异常可能与孕期营养摄入、水肿等相关,需及时关注并处理。
四、特殊人群产前检查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除常规检查外,可能需要增加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以更精准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因为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相对较高。
2.有妊娠合并症孕妇:若孕妇合并糖尿病,需增加血糖监测相关检查项目;若合并心脏病,可能需要增加心脏功能评估相关检查,如心电图等,以便根据具体病情调整产检频率及项目,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