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前检查有哪些

产前检查的主要项目
1.基本检查
-身高、体重:身高可了解骨盆情况,对分娩方式有参考意义;体重能反映孕妇营养状况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大致情况。一般整个孕期体重增长约10-12.5kg较为适宜,若体重增长过多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等风险,增长过少可能导致胎儿营养不足。
-血压:监测血压可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正常血压一般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若血压异常升高需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心肺听诊:了解心肺功能,排查心肺疾病,因为妊娠会加重心肺负担,心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妊娠和分娩安全。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了解孕妇是否贫血、有无感染及血小板情况等。孕期血红蛋白值低于110g/L考虑为贫血,需查找原因并补充铁剂等治疗。白细胞在孕期可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15×10⁹/L,若明显升高需警惕感染。血小板过低可能导致产后出血风险增加。
-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等。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妊娠高血压疾病、肾脏疾病等;尿糖阳性需排查妊娠糖尿病;红细胞或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等。
-肝肾功能:评估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因为孕期母体代谢负担加重,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及妊娠安全。例如,肝功能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肾功能中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异常都需要进一步处理。
-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筛查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会增加胎儿巨大儿、早产、胎儿畸形等风险,若确诊需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
-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了解孕妇血型情况,若为Rh阴性血,需关注胎儿Rh血型情况,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等。
-传染病筛查:如乙肝、梅毒、艾滋病、丙肝等。早期发现传染性疾病,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阻断母婴传播,保障胎儿健康。
3.超声检查
-早期超声:一般在孕6-8周进行,确定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等异常情况,同时可初步估计孕周。
-孕中期超声:孕18-24周进行系统超声筛查,排查胎儿结构畸形,如头颅、脊柱、心脏、四肢等重要器官的发育情况。孕28-32周进行胎儿生长发育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羊水、胎盘等情况。
-孕晚期超声:孕36周后复查超声,了解胎儿胎位、胎盘成熟度、羊水指数等,为分娩方式提供参考。
4.胎心监护
-孕晚期胎心监护:一般从孕32-34周开始,每周进行1-2次胎心监护,监测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通过胎心的基线、变异及宫缩时的变化等判断胎儿是否缺氧等。
5.其他检查
-唐氏筛查或无创DNA检测:孕中期进行唐氏筛查,评估胎儿患21-三体、18-三体、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对于高危人群或唐氏筛查临界风险等情况,可进一步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确诊性检查。
-宫颈检查:孕晚期评估宫颈情况,如宫颈长度等,对于有早产风险等情况的孕妇,宫颈检查有助于预测早产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产前检查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高龄孕妇(年龄≥35岁)需要更加密切关注染色体异常等风险,增加产前诊断的频率和项目。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孕妇,如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孕妇,需要加强相关指标的监测和健康指导。有既往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在产前检查中更密切监测相关疾病指标,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妊娠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