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手抖是怎么回事
酒精对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
酒精会影响大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平衡,干扰神经信号的正常传递。例如,酒精可能抑制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而GABA是大脑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功能被抑制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出现手抖等表现。长期饮酒者由于神经系统长期受到酒精的持续刺激,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也容易引发手抖。年轻人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饮酒,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急性刺激更易导致手抖情况出现;而老年人本身神经系统功能有所衰退,对酒精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饮酒后更易出现手抖。
肝脏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的影响
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喝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对某些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利用。比如,酒精代谢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而维生素B1缺乏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可导致末梢神经炎等问题,进而引发手抖。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容易受到酒精对肝脏代谢功能影响的影响,因为女性体内的一些代谢酶活性等可能与男性存在差异,对酒精代谢及相关营养物质的维持能力不同。有肝脏基础病史的人喝酒后,手抖等情况可能会更明显且更易加重肝脏的损伤。
身体电解质平衡紊乱引发
喝酒可能导致身体电解质平衡紊乱,例如大量饮酒后,通过出汗、排尿等途径会丢失较多的钾、镁等电解质。钾离子对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血钾浓度异常会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手抖现象。对于一些本身有饮食不均衡等情况的人,饮酒后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进而引发手抖;运动员等经常大量出汗的人群,饮酒后电解质紊乱导致手抖的风险相对更高。
引发戒断反应
长期喝酒的人如果突然停止饮酒,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其中就包括手抖。这是因为身体已经适应了有酒精存在的状态,突然戒酒时,神经系统失去了酒精的抑制作用,会出现过度兴奋等情况,导致手抖等戒断症状。有长期饮酒史且饮酒量较大的人,在试图戒酒时更易出现因戒断反应引起的手抖,老年人长期饮酒后突然戒断,手抖等戒断反应可能会更严重,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戒酒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