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肺气肿是怎么回事

双肺气肿是什么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双肺气肿就是两侧肺部都出现了这种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与支气管阻塞以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比如,吸烟、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可引起细支气管炎症,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形成活瓣作用,使空气进入肺泡不易排出,肺泡内压力增高,进而破坏肺泡壁;同时,肺部炎症等情况会使蛋白酶活性增强,而抗蛋白酶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肺组织弹性蛋白等被破坏,肺泡壁断裂,多个肺泡融合形成肺气肿。
常见病因
吸烟:吸烟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发生肺气肿的风险越高。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引起炎症反应,促进肺气肿的发生发展。例如,在一些重工业城市或交通繁忙地区生活的人群,肺气肿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感染:反复的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分泌亢进,蛋白酶活性增高等,导致肺气肿的发生和发展。儿童时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增加成年后发生肺气肿的可能性。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煤矿粉尘、棉尘等,以及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等,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损伤肺组织,增加肺气肿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矿工、石匠等人群,肺气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遗传因素:α₁-抗胰蛋白酶缺乏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因素,α₁-抗胰蛋白酶缺乏时,蛋白酶的抑制失衡,容易发生肺气肿,这种情况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在静息时也感到气短。例如,轻度肺气肿患者可能在快走或爬楼梯时出现气短,而重度肺气肿患者可能在穿衣、洗漱等轻微活动时就出现明显气短。
-咳嗽、咳痰:一般为咳嗽、咳痰,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患者有少量黏液性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其他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肺心病时可出现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
体征
-视诊可见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
-触诊语颤减弱。
-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
-胸部CT检查:比X线更敏感、准确,可清晰显示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及与其他疾病鉴别。例如,能发现肺部细微的结构改变,明确是否存在肺大疱等并发症。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肺气肿的重要检查方法,其中FEV₁/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FEV₁/FVC<70%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是诊断肺气肿的金标准。此外,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RV/TLC(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增高,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DLco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下降,这些指标对于评估肺气肿的严重程度等有重要意义。
治疗与管理
稳定期治疗
-戒烟:这是最重要的措施,戒烟可减缓肺气肿的进展。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的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气雾剂,长效的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对于有咳嗽、咳痰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等;对于存在α₁-抗胰蛋白酶缺乏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该酶的替代治疗,但费用较高。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营养支持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例如,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从而改善通气;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
-长期家庭氧疗:对于存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生存率,一般建议每天吸氧时间>15小时,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aO₂≥60mmHg和(或)使SaO₂升至90%以上。
急性加重期治疗
-确定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需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血气分析等指标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支气管舒张剂:可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及极重度患者(FEV₁<50%预计值),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等,也可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但要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肌疲劳、意识障碍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肺气肿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因素(如α₁-抗胰蛋白酶缺乏)或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儿童患者在治疗上需更加谨慎,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积极控制感染、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加强营养支持。
老年人:老年人肺气肿往往病情较重,合并症较多,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药物选择要兼顾疗效和安全性,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长期家庭氧疗对老年人肺气肿患者尤为重要,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但要注意吸氧装置的正确使用和氧疗的依从性。
女性:女性肺气肿患者在发病原因上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如可能与长期接触家用燃料产生的烟雾等有关。在治疗和管理中,要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肺气肿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心理因素对病情也有一定影响,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总之,双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慢性疾病,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