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睡觉时手会发麻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睡觉时手发麻
(一)睡姿不当
长时间保持不良睡姿,如手臂被身体压迫、弯曲过度等,会影响手部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例如,睡眠中长时间压迫手臂血管,导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神经因缺血缺氧出现暂时性功能障碍,从而引发手麻,此类情况通过调整睡姿、活动肢体后多可迅速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睡觉时手发麻
(一)颈椎病
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时,会压迫神经根。睡眠中颈部姿势不当(如枕头高度不合适、睡姿使颈椎扭曲)可加重神经根受压,导致神经支配区域(常涉及手部)出现麻木感,患者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等不适,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史人群。
(二)腕管综合征
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迫所致,夜间睡眠时手腕处于屈曲或固定姿势易诱发症状。因腕管空间狭窄,神经受压后出现手部麻木,常见于拇指、食指、中指部位麻木,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手部无力等表现,好发于频繁使用手腕的人群(如程序员、手工劳动者等)。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夜间睡眠时可出现对称性手麻,多从手指末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同时可能伴有手部感觉减退、蚁行感等,需通过血糖监测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辅助诊断。
(四)脑供血不足
脑血管狭窄、动脉硬化等原因可引起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出现手麻症状,常伴随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表现,多见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群。
三、不同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血管硬化等风险增加,更易出现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导致手麻的情况。建议老年人保持正确睡眠姿势,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定期进行颈部活动,若频繁出现手麻需及时就医排查心脑血管及颈椎等问题。
(二)糖尿病患者
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血糖。睡眠中出现手麻时,应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加重,除调整睡姿外,需及时调整降糖方案,以延缓神经病变进展。
(三)长期伏案工作者
此类人群应注意工作时保持正确坐姿,定时起身活动颈部和手腕,避免长时间压迫神经血管。睡眠时选择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枕头,降低颈椎病及腕管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