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和分类

法定传染病主要分为甲、乙、丙三类,具体如下:
1.甲类传染病: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
2.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食草动物中,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
3.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春季发病为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暴发流行的、剧烈的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合并结膜下出血、角膜损害及耳前淋巴腺肿大。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
包虫病: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传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