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这种疾病会传染吗

一、带状疱疹会传染吗
带状疱疹具有一定传染性。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具有亲神经性与亲皮肤性。当人体初次感染该病毒后,可引发水痘,之后病毒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在某些诱因下,如免疫力下降,病毒可被再次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患者水疱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直接接触疱液,健康人有可能被感染。特别是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无免疫力的人群,如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者等,接触后易感染发病,儿童被感染后通常表现为水痘。另外,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病毒的飞沫可传播给他人。但总体而言,带状疱疹传染的概率相对低于水痘,且大部分成年人因既往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或接种过疫苗,对其有一定免疫力,即使接触也不一定发病。
二、与带状疱疹传染性相关的因素
1.患者病情阶段
在带状疱疹发疹初期,水疱尚未破溃时,传染性相对较弱;而当水疱破溃,疱液流出,病毒大量释放,此时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情进展,水疱逐渐干涸、结痂,传染性也会逐渐降低,一般到结痂完全脱落后,基本无传染性。
2.接触方式与程度
直接接触患者破溃水疱的疱液,感染风险较高;若只是短暂、间接接触,如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且物品上病毒量较少,感染风险相对较低。长时间密切接触患者,尤其是与患者共用毛巾、衣物等贴身物品,感染风险会增加。
3.接触者免疫力
接触者免疫力正常时,即使接触到病毒,免疫系统也可能将其清除而不发病;但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恶性肿瘤患者等,接触病毒后感染发病的概率显著增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普遍易感,接触后易感染水痘。
三、预防带状疱疹传染的措施
1.隔离患者
带状疱疹患者在水疱未结痂前,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易感人群。患者的衣物、毛巾等个人物品应单独清洗、消毒,可采用煮沸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方式。
2.增强免疫力
健康人群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以维持正常免疫力。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措施增强免疫力,如接种疫苗(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
3.避免接触疱液
在护理带状疱疹患者时,应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水疱疱液。若不慎接触,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双手。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人群。若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若孩子未接种过水痘疫苗,建议及时接种,以预防感染。对于已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儿童,应注意隔离,避免其传染给其他孩子,同时做好护理,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2.孕妇
孕妇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等。因此,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患者。若孕妇接触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评估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检测孕妇抗体水平,必要时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孕期应加强自身防护,增强免疫力,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补充营养等。
3.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逐渐下降,感染带状疱疹后病情可能较重,且易出现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建议5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以降低发病风险。若老年人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应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类似带状疱疹症状,如局部皮肤疼痛、红斑、水疱等,应及时就医。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病情恢复。
4.免疫力低下人群
包括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恶性肿瘤患者等,这类人群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感染风险极高。应尽量避免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若必须接触,应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一旦接触,需立即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如可能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平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等,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免疫力。
五、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药物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
2.止痛药物:加巴喷丁(可用于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