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COX)的活性,进而减少前列腺素(PG)、前列环素(PGI)和白三烯(LT)的合成,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的效果。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COX1主要存在于胃、肾等组织,对维持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调节肾脏血流等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COX2则在炎症刺激下诱导表达,介导炎症反应。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对COX1和COX2的抑制无选择性,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容易导致胃肠道、肾脏等不良反应;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COX2的抑制作用更强,相对减少了对COX1的抑制,从而降低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但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二、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1.阿司匹林:历史悠久,不仅能解热、镇痛、抗炎,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溃疡等不良反应。
2.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其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等,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3.塞来昔布:属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抗炎镇痛的同时,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较小。适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等,但需关注心血管风险。
三、不同人群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年龄方面
儿童: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格外谨慎。部分药物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所以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如需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因此,老年人使用此类药物时,剂量应适当减少,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2.性别方面
女性:女性在经期、孕期和哺乳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特别注意。经期使用可能影响月经量和月经周期;孕期使用,尤其是在妊娠晚期,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闭合,引起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等问题;哺乳期使用部分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女性在这些特殊时期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男性:虽然男性没有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但长期大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尤其是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的男性,更应注意合理用药。
3.生活方式方面
饮酒人群:酒精会刺激胃肠道黏膜,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时,会进一步增加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的风险。因此,饮酒人群在使用此类药物期间应严格戒酒。
吸烟人群:吸烟会影响药物的代谢,降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疗效。同时,吸烟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带来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叠加。所以,吸烟人群在使用药物时应尽量戒烟。
4.病史方面
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使胃肠道黏膜的保护机制受损,大大增加溃疡复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对于这类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若必须使用,可选择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尤其是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发生风险。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充分评估风险,权衡利弊,并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使用。
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者: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导致药物蓄积,加重肝肾负担,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所以,此类患者使用时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药逻辑与护理原则
1.用药逻辑: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休息、物理治疗等缓解疼痛和炎症。在必须使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年龄禁忌,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2.护理原则:对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尤其是儿童,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过敏反应(皮疹、瘙痒等)、肝肾功能异常等表现。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对于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大便潜血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