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宝宝缺氧的3大症状

一、胎动异常
1.胎动减少:正常情况下,胎动每12小时约30-40次,20次以下即表示胎儿可能处于危险状态。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情况的一种较为敏感的信号,随着孕周增加,胎动逐渐规律且强度增加。当胎盘功能不良、脐带受压等导致胎儿缺氧时,胎动会首先表现为减少。例如,原本每天胎动较为活跃的胎儿,突然在某一天或某几天内,胎动次数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就是缺氧的早期表现。这是因为胎儿在缺氧初期,会减少活动以降低氧耗。
2.胎动频繁后减少:胎儿在缺氧早期,会出现短暂的胎动频繁,这是胎儿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试图通过增加活动来获取更多氧气。然而,如果缺氧情况持续未得到改善,胎动会进一步减少,甚至消失。比如,原本规律的胎动突然变得急促、频繁,随后又迅速减少,这种先频繁后减少的胎动变化,是胎儿严重缺氧的重要警示信号。孕妇一般在妊娠20周左右开始自觉胎动,应学会正确数胎动,早、中、晚各数1小时,3次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次数。一旦发现胎动异常,需及时就医。
二、胎心率异常
1.胎心率减慢: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当胎儿缺氧时,可出现胎心率减慢。轻度缺氧时,胎心率可减慢至100-110次/分钟;严重缺氧时,胎心率可低于100次/分钟。这是因为缺氧导致胎儿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心肌收缩力下降,从而使心率减慢。例如,在进行胎心监护时,若发现胎心率持续低于正常范围,就需要警惕胎儿缺氧的可能。
2.胎心率增快:胎儿缺氧早期,也可能出现胎心率增快,可超过160次/分钟,甚至达到180次/分钟以上。这是由于缺氧刺激胎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试图通过增加心脏泵血来提高氧供。但如果缺氧得不到纠正,后期胎心率会逐渐减慢。在孕期产检时,每次都会进行胎心率的听诊或胎心监护,若发现胎心率超出正常范围,医生会进一步评估胎儿是否存在缺氧情况。
三、羊水异常
1.羊水过少:正常妊娠时,羊水量随孕周增加而增多,至妊娠38周时约1000ml,此后羊水量逐渐减少。羊水过少时,胎儿活动空间受限,易导致脐带受压,进一步加重胎儿缺氧。B超检查是诊断羊水过少的主要方法,羊水指数(AFI)≤5cm诊断为羊水过少,5cm<AFI≤8cm为羊水偏少。当发现羊水过少时,胎儿可能已经处于缺氧环境中一段时间,需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
2.羊水污染:胎儿缺氧时,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肠蠕动增加及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胎粪排入羊水中,造成羊水污染。根据污染程度不同,羊水可呈浅绿色、深绿色、黄绿色甚至棕黄色。羊水污染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缺氧情况,但并非所有羊水污染都意味着胎儿缺氧,医生会结合胎心率、胎动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若羊水污染且伴有胎心率异常等情况,往往提示胎儿缺氧严重,需尽快采取措施。
特殊人群提示:
1.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高龄孕妇发生胎儿缺氧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应更加密切关注胎动、胎心率等指标,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产检,增加产检频率。如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积极控制病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胎盘血供,增加胎儿缺氧风险。
2.有不良孕产史孕妇:曾有过胎儿缺氧、胎停育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心理压力较大。此类孕妇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因为精神压力也可能影响胎儿。同时,孕期需更加严格地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缺氧迹象并处理。
3.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时,胎儿间对营养和氧的竞争增加,发生胎儿缺氧的几率相对单胎妊娠更高。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要保证蛋白质、铁、钙等营养素的供给。定期产检时,医生会更加关注每个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动及胎心率情况,孕妇需积极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