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身体除湿吃什么

2025年07月15日 05:14:34
陈启众
陈启众副主任医师营养科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食物选择

1.薏米:薏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薏米中的薏仁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一定的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作用,有助于身体除湿。可将薏米煮成粥食用,简单方便。

2.赤小豆:赤小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以及多种矿物质。研究显示,赤小豆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帮助身体带走多余水分,从而达到除湿效果。可与薏米一同煮粥,也可单独煮水饮用。

3.芡实: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等。它能够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对于脾虚导致的水湿内停有一定调理作用。可以将芡实与莲子、糯米等一起熬粥,口感软糯,又能除湿健脾。

4.冬瓜:冬瓜含水量高,且含有丙醇二酸等成分,有利尿消肿的功效,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可将冬瓜煲汤,如冬瓜排骨汤,不仅美味,还能起到除湿作用。

5.山药:山药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脾胃功能改善后,能更好地运化水湿,达到除湿目的。可清蒸山药、炒山药片等。

二、药物选择

1.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等多味中药组成,能补脾胃、益肺气,对于脾胃虚弱,湿邪内生有较好疗效。

2.藿香正气胶囊:含有藿香、紫苏、白芷等成分,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情况。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食物选择上,尽量将食材处理得更软烂,如把薏米、赤小豆等煮得更烂一些,便于儿童消化。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胶囊等药物,如需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不当用药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2.孕妇:孕妇在饮食上要谨慎选择,薏米在传统医学观点中有一定争议,虽然现代研究未完全明确其对孕妇的不良影响,但为安全起见,孕妇尽量避免食用。可选择赤小豆、冬瓜、山药等相对安全的食材来除湿。孕期用药需格外谨慎,任何药物都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所以绝对不能自行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胶囊等药物,如有需要,必须咨询专业妇产科医生。

3.老年人:老年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在食用除湿食物时,要注意控制量,避免过多食用导致消化不良。例如,芡实质地较硬,老年人食用时要充分煮烂,且不宜过量。若考虑使用药物除湿,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受到影响,所以用药前需咨询医生,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特殊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在选择食物除湿时,要注意食材的糖分含量,像山药含有一定碳水化合物,食用时需相应减少主食量,控制血糖平稳。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薏米等食材可能较难消化,可采用打糊等方式食用,减轻胃肠道负担。用药方面,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要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四、生活方式建议

1.运动:无论男女老少,适当运动都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从而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年轻人可选择强度稍高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老年人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时间可选择在上午,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运动。

2.居住环境: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居住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南方地区湿气较重,可使用除湿机;北方地区在雨季也要注意防潮。晾晒被褥,定期打扫房间,减少湿气滋生。

3.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油腻食物。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湿气内生。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也会加重脾胃负担。按时进餐,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脾胃正常运化水湿。

少一个肾对身体的影响,会影响性生活吗
王暴魁
王暴魁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16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少一个肾时肾功能方面单个肾可代偿但长期有风险且影响代谢与水盐平衡少一个肾对性生活一般情况是单侧肾切除本身不直接影响性功能但有心理因素影响不同人群有差异男性中老年及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受影响女性中老年及不良生活方式者也受影响少一个肾后身体整体有变化单侧肾切除一般
长期服用胶原蛋白肽对身体有没有副作用
尹学来医生
尹学来医生主治医师
2025年11月15日
南京市中医院
胶原蛋白是人体内含量丰富的蛋白质,胶原蛋白肽是其经酶解等技术得到的小分子肽类物质相对易吸收,健康成年人长期适量服用通常无明显副作用,过敏人群、患特定疾病人群需谨慎,长期服用可能有营养不均衡、与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问题,合理服用需控制摄入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早上起床身体酸痛是怎么回事
肖月英
肖月英主治医师
2025年11月14日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肌肉劳损因年龄增长致肌肉功能下降、不良生活方式致特定肌群紧张、有既往损伤史易复发,表现为肌肉僵硬、活动后酸痛缓解休息后加重且疼痛部位与常用肌群相关,应对需改善姿势、适度运动、局部热敷;睡眠姿势不当因不同年龄对姿势适应耐受不同、不同生活方式致姿势固定或频繁改
吃什么身体呈碱性
杨竹生
杨竹生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12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蔬菜水果类中绿叶蔬菜、部分瓜果类属碱性食物,坚果类如杏仁等也属碱性食物,饮品相关的天然苏打水适量饮用可调节酸碱环境、部分蔬果汁也可助身体趋向碱性,但人体酸碱平衡复杂,自身有完善调节系统,不能过度依赖食物调节酸碱平衡,特殊健康状况需遵医生专业指导进行饮食及健
身体肿胀是怎么回事
黄国强
黄国强副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12日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身体肿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包括饮食因素如高盐饮食致钠潴留、饮水过多超出代谢致组织疏松部位肿胀,体位因素如长时间站立或久坐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月经周期因素如女性生理期因激素变化致乳房、手部、下肢等部位肿胀;病理性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致血液
身体水分含量低的危害
侯为开
侯为开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12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身体水分含量低对生理功能有诸多影响,对肾脏功能而言会致血液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易患泌尿系统结石等且对儿童肾脏影响更显著;对血液循环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血管疾病等;对身体代谢会干扰营养物质代谢、影响体温调节;对器官功能会使皮肤干燥
大脑清醒身体动不了怎么回事
邵自强
邵自强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11日
中日友好医院
大脑清醒身体动不了可能由多种情况导致,睡眠瘫痪多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向清醒状态转换时,青少年年轻人易因作息不规律等出现,保持规律作息等可减少;发作性睡病是慢性神经系统病,有多种症状,与遗传环境等综合相关,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需就医;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
身体忽冷忽热是什么毛病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1月11日
身体忽冷忽热可由感染性疾病相关的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EB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肾盂肾炎)、非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他因素相关的环境因素(如
身体忽冷忽热是什麽病的表现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1月11日
身体忽冷忽热可由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恶性肿瘤如白血病以及环境因素影响等导致,病毒感染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细菌感染因细菌毒素
身体忽冷忽热是什么病症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1月11日
身体忽冷忽热可由感染性疾病相关(如流感病毒感染、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非感染性疾病相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内分泌紊乱相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他因素相关(如环境因素的温度骤变、剧烈运动后,
发脾气对身体会造成哪些危害?
夏昆鹏
夏昆鹏副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09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发脾气对身体多系统有不良影响,可致心血管系统心率血压变化、增加相关疾病风险及诱发急性事件,影响消化系统蠕动分泌致消化不良等疾病,使神经系统长期紧张出现失眠焦虑等问题、影响儿童青少年大脑发育,削弱免疫系统致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干扰内分泌系统平衡致甲状腺功能紊乱
身体湿气重怎么治,最有效的办法
张良
张良副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09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生活方式调整可通过适度运动(不同人群选适宜运动)、合理作息(保证充足规律睡眠)、注意环境防潮(保持居住环境干燥)来祛湿;饮食调理可选择薏米、冬瓜、绿豆等祛湿食物;中医理疗辅助可通过艾灸足三里穴、丰隆穴及拔罐(注意适用人群)来祛湿;特殊人群如儿童以非药物干预
身体里湿气重用什么方法治疗最好
杨学
杨学副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09日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适度运动(依年龄选运动类型频率时长等并注意相关事项)和合理饮食(多吃祛湿食物、减少生冷油腻甜食等);中医理疗方法有艾灸(选祛湿穴位、把控温度时间频率等)和拔罐(选拔罐部位、注意罐具和频率等);中药调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合适方剂并注意不同年
小孩发烧头不热身体热怎么回事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09日
中日友好医院
小孩发烧头不热身体热可由体温分布差异、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非感染因素(环境、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出现该情况时需密切监测体温,体温不高可采取非药物干预,超38.5℃或伴其他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依情况处理。
每天喝咖啡对身体有害吗
陈立勇
陈立勇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08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适量饮用咖啡含有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对身体有益如降低某些疾病风险等过量饮用则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健康方面有危害不同人群饮用咖啡需注意孕妇应限制摄入儿童青少年尽量不饮用有特定疾病人群要遵医嘱合理控制饮用量。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