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血两虚是什么 有四个症状警惕气血虚亏

一、气血两虚的定义
气血两虚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气与血两者均不足的病理状态。气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血具有营养、滋润等作用,若因久病不愈耗伤气血、失血后气随血耗或气虚致生化血液不足等,均可引发气血两虚。
二、警惕气血虚亏的四个症状
(一)面色异常
气血不足无法上荣于面,常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临床观察发现,约60%-70%气血两虚者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等表现,这是因为气血不能滋养面部肌肤所致。
(二)头晕眼花
气血亏虚不能上养清窍,会出现头晕眼花症状。研究显示,约70%的气血两虚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视物模糊或感觉眼前发黑等,是由于气血不能濡养头目引发。
(三)神疲乏力
气不足则无法推动机体正常运转,血不足不能滋养机体,导致患者感觉身体疲倦、没力气,即使轻度活动也易感到劳累,日常生活中易出现倦怠感,这与气血不能充分供应能量有关。
(四)心悸失眠
气血不足影响心脏及心神功能,可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失眠(难以入睡或睡眠易醒等)症状。心电图等检查发现部分气血两虚者存在心脏功能相关改变,同时心神失养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失眠情况。
三、不同人群气血两虚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女性
女性因生理周期(如月经过多等)、妊娠、哺乳等因素,更易出现气血两虚。经期需注意补血,可适当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如红枣、瘦肉等;妊娠及哺乳时要保证营养充足,以防气血进一步耗伤。
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气血渐亏,脏腑功能减退,更易发生气血两虚。日常应注重饮食调养,可适当食用山药、桂圆等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食物,同时要适度运动以促进气血流通,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慢性病史者
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者,病程中易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两虚情况加重。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需兼顾气血调理,如慢性肾病患者在控制病情同时,可通过中医辨证适当选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或食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