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乙类传染病有几种

2025年09月12日 05:03:56
欧宏亮
欧宏亮副主任医师肝病科
宁波市第二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乙类传染病的种类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

各病种的相关情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在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等感染风险较高。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陷,进而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不同性别、年龄等人群均可感染,一旦感染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等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多种类型。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感染后多数可痊愈;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部分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丙型肝炎可通过血液传播等,目前有可治愈的药物;戊型肝炎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类似,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情往往较重。

脊髓灰质炎: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肌肉麻痹,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可通过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进行预防,过去曾对儿童健康造成较大威胁,现在通过疫苗接种等措施发病率已大幅降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禽流感病毒引起,部分亚型可感染人类并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从事禽类养殖、屠宰等工作的人员感染风险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控。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可通过接种麻疹疫苗进行预防。

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类,可通过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等传播,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肾脏损害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需早期诊断和治疗。

狂犬病: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病兽咬伤传播,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被动物咬伤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各年龄人群均可能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多见于儿童,夏秋季高发,患者可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留有后遗症,通过接种乙脑疫苗等可有效预防。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典型症状为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重症登革热可危及生命。

炭疽: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可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等类型,接触病畜及其产品等可感染,职业人群如牧民、屠宰工等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阿米巴性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需及时治疗。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等症状,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儿童和青壮年相对较多见,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等,需早期发现和治疗。

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多见,病程较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

白喉:由白喉杆菌引起,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易感染,主要表现为咽、喉、鼻等部位出现灰白色假膜,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新生儿破伤风:由破伤风梭菌引起,多因接生时脐带消毒不严等引起,新生儿发病,死亡率较高,需加强新生儿接生环节的规范操作来预防。

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多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等。

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引起,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等可感染,职业人群如牧民、兽医等感染风险较高,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累及眼、咽、直肠等部位。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病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不同时期表现不同,早期规范治疗可治愈,晚期可累及多个脏器。

钩端螺旋体病:由钩端螺旋体引起,接触受污染的水等可感染,农民、渔民等感染风险较高,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等。

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引起,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传播,在流行区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可导致肝脾肿大、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疟疾: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叮咬传播,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新型冠状病毒是甲类病毒还是乙类病毒
陈国华
陈国华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属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管理是基于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等科学评估,这样的管理有助于更有效防控疫情传播,对不同人群包括儿童、有基础病史者等都适用相关严格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甲类还是乙类传染病
廖彬
廖彬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防控措施因其传染性强传播快,采取甲类防控能促各地各部门重视防控有效阻断传播保护公众健康,儿童因免疫系统未熟感染后病情发展快需特护,老年人伴基础病感染重症风险高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甲类还是乙类?
高洁
高洁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是基于对其致病性传染性等特征科学评估基于科学防控依据甲类防控措施能更迅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基于病毒传播规律研究其有人传人能力甲类管
新型冠状病毒是甲类还是乙类传染病
廖彬
廖彬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年1月20日新冠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甲类防控,因传染性强等,甲类防控可阻传播保安全维秩序,2023年1月8日起“乙类乙管”但特殊人群需特关,如老人要健康监测、孕妇要关注自身及胎儿、基础病者遵医嘱管理病情、儿童要关注症状表现并护理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是甲类病毒还是乙类病毒?
沃琤
沃琤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有多种,按甲类管理因传染性强等多方面因素,能采取严格防控措施阻止传播保障公众健康,不同人群因自身特征在甲类管理防控下能受更好保护。
新型冠状病毒是甲类还是乙类传染病
王彦丽
王彦丽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防控措施,2023年1月8日起调整为乙类乙管,甲类防控措施严格早期对控疫情起关键作用但对社会等有影响,乙类乙管后防控更具针对性科学,对普通人群生活等恢复正常但特殊人群仍需注意防护医疗救治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甲类还是乙类?
江文辉
江文辉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乙类传染病但采甲类防控措施因其传染性强传播快,乙类传染病包含多种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采取甲类防控能有效落实防控举措阻断传播,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需家长协助监督防护就医,老年人伴基础疾病多重症风险高要严格防护及告知基础病,有基础疾病人群病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甲类还是乙类传染病
金其武
金其武主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纳入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防控措施基于多方面评估,儿童需更谨慎防控、老人因易有基础病更要严格防护且就医要告知基础病、有基础病人群感染后要与医生沟通基础病情况以便制定诊疗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是甲类还是乙类病毒
王应琼
王应琼主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属乙类病毒但采甲类防控措施,儿童感染部分症状轻少数重症需特护,老年伴基础病感染重症风险高要更注意防护,孕妇感染需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状况并与多科医生沟通,有基础病人群感染病情可能加重要严防护并及时就医详告基础病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是甲类还是乙类传染病
汤志森
汤志森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宁德市医院
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冠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措施基于科学评估目的是防控传播保障健康安全儿童需关注病情变化做好防护老年人要减少外出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孕妇要谨慎防护出现不适遵医嘱评估处理有基础疾病人群要严格防护控制基础疾病关注症状变化按要求监测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是甲类还是乙类传染病
侯凤琴
侯凤琴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措施基于其较强传染性致病性可有效防传播蔓延保护健康安全儿童老人孕妇及基础疾病人群有相应防控注意事项儿童遵防控要求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防护老人尽量少外出必须外出严格防护出现症状及
新型冠状病毒是属于甲类还是乙类
王海燕
王海燕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是综合病原学流行病学等多方面特征评估的基于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及疾病传播特性影响乙类传染病范畴的新型冠状病毒因传播能力强对公众健康威胁大参照甲类防控措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甲类还是乙类传染病
王宇
王宇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4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年1月20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被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措施,2023年1月8日起调整为乙类乙管,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防控治疗有不同关注点,有基础病史人群需密切监测管理基础疾病,各人群均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乙类传染病几小时上报
沃琤
沃琤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2日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应24小时内网络直报特殊情况如部分特殊病种要隔离相关人群中患者上报需关注不同情况及时准确上报对防控传播蔓延至关重要相关主体须遵时限要求。
乙类传染病有哪些
戴水奇
戴水奇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2日
湖南省人民医院
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多种,它们分别由不同病原体引起,传播途径各异,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且各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通过飞沫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特殊人群需密切关注病情,艾滋病由HIV引起通过性接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