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激素副作用及禁忌症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1.局部反应:在注射生长激素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等局部反应,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一般与注射操作、个体对药物的局部反应性等因素有关,通常症状较轻,多数人可耐受。
-年龄因素:儿童在注射时可能因对注射的恐惧等心理因素,对局部反应的感知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局部反应的机制类似。
-生活方式:如果注射部位清洁不当等,可能会增加局部感染等不良局部反应的发生风险。
2.代谢相关副作用
-胰岛素抵抗: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胰岛素抵抗。这是因为生长激素可以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脂代谢改变:可能引起血脂异常,如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这与生长激素对脂肪分解和合成的调节失衡有关。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系统相对不成熟,长期使用生长激素时,代谢相关副作用对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代谢稳态的影响更为关键,可能干扰正常的生长激素-代谢的平衡关系。
-病史:对于本身有糖代谢、脂代谢基础疾病风险的人群,如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等,使用生长激素时代谢相关副作用发生的风险可能更高。
3.脊柱侧弯风险:有研究指出,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增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生风险。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生长激素对骨骼生长的不均匀影响等有关。
-年龄因素:主要影响青少年群体,因为青少年处于骨骼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脊柱侧弯的发生与骨骼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而生长激素的使用可能干扰这一阶段骨骼的正常生长模式。
-生活方式:不良的姿势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在生长激素导致脊柱侧弯风险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影响脊柱的发育情况。
4.颅内高压相关表现:较少见但需关注的是,部分患者使用生长激素后可能出现颅内高压相关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这可能与生长激素导致脑脊液循环等发生变化有关。
-年龄因素:儿童的颅腔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颅内高压对儿童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如对视力发育等可能产生更长期的不良影响。
-病史:有颅内病变基础的患者,使用生长激素时发生颅内高压相关副作用的风险可能增加。
生长激素的禁忌症
1.肿瘤相关禁忌症
-活动性肿瘤或有肿瘤病史且未控制者:生长激素可能会刺激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于患有活动性肿瘤或者肿瘤病史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导致肿瘤进展等严重后果。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有某些肿瘤遗传易感性或既往有肿瘤经历的人群中,使用生长激素后肿瘤复发或进展的风险升高。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如果有肿瘤相关禁忌症情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肿瘤的影响以及生长激素使用的禁忌对其未来的生长、健康等多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影响,需要特别谨慎评估。
-病史:有明确肿瘤病史的患者,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在考虑使用生长激素时都要严格评估肿瘤的控制情况等病史相关因素。
2.严重糖尿病患者:生长激素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血糖升高,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使血糖难以控制,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年龄因素: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等情况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时,要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谨慎评估,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血糖控制不佳对其生长发育、器官功能等都会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病史:严重糖尿病患者的病史长短、血糖控制情况等都是评估是否可以使用生长激素的重要依据,长期血糖控制差的严重糖尿病患者使用生长激素风险更高。
3.活动性严重感染患者:活动性严重感染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等,不利于感染的控制,甚至可能加重感染病情。
-年龄因素: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活动性严重感染时使用生长激素对儿童免疫系统的干扰可能更为明显,影响儿童的抗感染能力和康复过程。
-生活方式:如果患者在感染期间有不注意休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削弱机体抵抗力,增加使用生长激素后感染加重等风险。
4.骨骺已闭合者:生长激素主要是通过促进骨骼生长板的生长来发挥促进生长的作用,对于骨骺已经闭合的人群,使用生长激素无法再起到促进身高增长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带来上述的各种副作用,所以骨骺已闭合者禁忌使用生长激素。
-年龄因素:一般来说,女性骨骺通常在15-16岁左右闭合,男性在17-18岁左右闭合,超过这个年龄范围的人群骨骺多已闭合,此时使用生长激素不仅无效还会有副作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