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颌下腺炎是怎么得的

一、颌下腺炎的病因
1.导管阻塞:涎石病是导致导管阻塞的常见原因,涎石形成后,会阻碍唾液的正常排出,使唾液在腺体内潴留,进而引发炎症。此外,导管狭窄、异物堵塞(如脱落的牙齿碎片、食物残渣等),也可能导致唾液引流不畅,引发颌下腺炎。
2.细菌感染:口腔内存在大量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通过导管逆行进入颌下腺,引发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例如,患者在感冒、过度劳累等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细菌逆行感染。
3.邻近组织炎症蔓延:当口腔、咽喉等部位发生炎症,如牙周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颌下腺,引起颌下腺炎。这是因为这些部位与颌下腺解剖位置相邻,炎症易于扩散。
4.先天性因素:部分患者由于先天性导管发育异常,如导管过细、扭曲等,影响唾液的正常排泄,增加了颌下腺炎的发病风险。
5.自身免疫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舍格伦综合征,可累及颌下腺,导致腺体组织破坏,引发炎症。这类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患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颌下腺组织。
二、不同因素对颌下腺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年龄: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颌下腺炎。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家长应帮助其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减少口腔细菌滋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涎腺分泌功能下降,唾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涎石,导致导管阻塞。老年人可适当增加饮水,促进唾液分泌,降低涎石形成风险。
2.性别:一般来说,性别对颌下腺炎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女性在孕期、经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唾液成分和分泌,增加感染风险。女性在这些特殊时期要更加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口腔内环境改变,细菌滋生增多,增加颌下腺炎发病几率,应尽早戒烟。不注意口腔卫生,如不按时刷牙、漱口的人,口腔细菌易通过导管逆行感染颌下腺,需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要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病史:有涎石病史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需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新的涎石并处理。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对颌下腺的影响。
三、治疗颌下腺炎的常用药物
1.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控制感染,缓解炎症症状。
2.非甾体抗炎药:像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能减轻颌下腺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需谨慎。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给孩子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口腔卫生意识较差,家长要耐心指导孩子正确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颌下腺炎复发。
2.孕妇:孕妇用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若孕妇患颌下腺炎,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孕妇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颌下腺的刺激。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颌下腺炎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及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身体恢复能力较差,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