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颌下腺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颌下腺炎的病因
1.导管阻塞
涎石病是导致导管阻塞最常见的原因,约80%的涎石发生于颌下腺。颌下腺导管较长且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自后下斜向前上走行,唾液运行缓慢,其中钙盐等无机盐成分易于沉积,进而形成结石,导致导管阻塞,唾液排出受阻,引起颌下腺炎。此外,导管狭窄、异物、瘢痕挛缩等也可能造成导管阻塞,引发炎症。比如长期佩戴不合适的假牙,可能损伤导管,导致局部形成瘢痕,造成导管狭窄。
2.细菌感染
当口腔卫生不良时,细菌可通过导管逆行进入颌下腺,引发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口腔内存在龋齿、牙周炎等感染病灶时,细菌更容易滋生并侵入颌下腺。例如,患者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细菌大量繁殖,就增加了细菌逆行感染颌下腺的风险。
3.自身免疫因素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舍格伦综合征,可累及颌下腺,导致腺体的淋巴细胞浸润,破坏腺泡和导管,引发颌下腺炎。这类疾病多与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有关,患者体内可能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攻击颌下腺组织。
4.邻近组织炎症蔓延
颌下腺周围组织如口腔、咽部、颌下淋巴结等发生炎症时,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颌下腺,引起颌下腺炎。比如智齿冠周炎,炎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可能向周围扩散,累及颌下腺。
5.其他因素
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少或饮食过于精细,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对导管的冲刷作用减弱,有利于细菌滋生和涎石形成。另外,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唾液腺受到辐射损伤,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降低,也容易引发颌下腺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颌下腺炎。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口腔卫生意识较差,更易发生口腔感染,进而引发颌下腺炎。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一旦发现儿童颌下区肿胀、疼痛,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口腔黏膜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减弱,同时可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颌下腺炎的发病风险。老年人应注重口腔保健,可适当使用唾液替代品缓解口干症状。若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病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颌下腺炎。
3.孕妇
孕妇在孕期身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牙龈可能出现充血、水肿,口腔卫生状况变差,容易引发口腔感染,进而导致颌下腺炎。孕妇应更加注意口腔卫生,选择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龈。如果发生颌下腺炎,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切不可自行用药。
4.患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抵抗力较低,更容易发生颌下腺炎。这类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同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增强自身抵抗力。一旦出现颌下腺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治疗颌下腺炎的常用药物
1.阿莫西林:一种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颌下腺炎。
2.头孢克肟: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β-内酰胺酶稳定,能有效杀灭引起颌下腺炎的致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