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为什么会得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的常见病因
一、病原菌感染侵入
1.产前感染
-母亲在孕期存在感染,如孕妇患有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细菌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例如,孕妇感染B族链球菌(GBS),GBS可在孕期经胎盘侵袭胎儿,引发胎儿感染,进而导致新生儿脑膜炎。研究表明,孕妇GBS带菌率约为10%-30%,是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重要来源。
-胎膜早破也是产前感染的重要因素,胎膜早破时间超过18小时,新生儿发生感染性疾病包括脑膜炎的风险显著增加。因为胎膜早破时,外界细菌容易通过胎膜破损处侵入子宫内环境,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接触到母亲产道内的病原菌。例如,母亲产道存在大肠杆菌感染,胎儿在通过产道时吸入或接触到含有大肠杆菌的分泌物,细菌可经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入脑膜引发脑膜炎。产程延长、助产操作等会增加产时感染的机会,产程延长使胎儿暴露于产道病原菌的时间增加,助产操作如产钳助产等可能导致胎儿头部受伤,为细菌侵入脑膜创造条件。
3.产后感染
-新生儿出生后,皮肤、黏膜等防御屏障较弱,若护理不当,病原菌可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侵入。比如,新生儿脐部是容易感染的部位,若脐部护理不清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脐部侵入血液,进而到达脑膜引起脑膜炎。另外,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未及时控制,病原菌可经血液循环播散至脑膜,如肺炎链球菌可通过血行播散导致新生儿脑膜炎。
二、新生儿自身免疫等因素影响
1.免疫功能不完善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也不完善。血-脑屏障能够阻挡大部分病原菌进入脑内,但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相对较高,使得病原菌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膜。早产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特别是IgG,而IgG是参与抗感染的重要抗体,早产儿IgG水平不足会影响其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增加感染脑膜炎的易感性。
2.解剖结构特点
-新生儿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囟门未闭,这为病原菌侵入脑膜提供了相对容易的途径。当病原菌在新生儿体内引起感染后,由于骨缝和囟门的存在,病原菌更容易向颅内扩散,引发脑膜炎症。例如,新生儿发生中耳炎时,炎症可能通过未完全闭合的骨缝等结构蔓延至脑膜,导致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1.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拒乳、嗜睡、体温不稳定(早产儿体温常不升,足月儿可发热)、呼吸不规则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前囟饱满、抽搐、凝视、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前囟饱满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因为新生儿囟门未闭,颅内压升高时囟门会向外膨出。抽搐是因为脑膜炎症刺激大脑神经元导致异常放电。
2.危害
-新生儿脑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室膜炎、脑积水、脑脓肿等。脑室膜炎会进一步加重颅内感染,影响脑脊液循环,导致脑积水。脑积水可引起头颅进行性增大、智力发育障碍等。脑脓肿则会压迫脑组织,造成局部脑组织损伤,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