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肿块是什么病
一、炎症性肿块
(一)淋巴结炎
成因:多由头颈部感染灶引起,如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细菌等病原体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导致炎症。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因上呼吸道感染引发颈部淋巴结炎;成人若口腔、咽喉部有慢性感染病灶,也易出现。
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有压痛,质地可稍硬,活动度尚可,局部皮肤可能无明显改变或有轻度红肿。
(二)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后引发。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甲状腺区域疼痛,可放射至耳部,甲状腺肿大,有压痛。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甲状腺肿大,质地坚韧,一般无疼痛,后期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如乏力、畏寒、水肿等。
二、肿瘤性肿块
(一)良性肿瘤
甲状腺腺瘤: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的良性肿瘤,中青年女性多见。多数无明显症状,常为无意中发现颈部肿块,肿块多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质地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颈部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可发生于颈部神经,如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等。多见于中年人,一般生长缓慢,肿块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中等,可有压痛,可沿神经走行方向活动。
(二)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与射线暴露、碘摄入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乳头状癌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稍多;滤泡状癌多见于中年女性;髓样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家族性倾向;未分化癌多见于老年人。甲状腺癌早期多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晚期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颈部是淋巴瘤常见的发病部位,表现为颈部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三、先天性肿块
(一)甲状舌管囊肿
成因:是胚胎时期甲状舌管退化不全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表现:肿块位于颈部中线或近中线处,多在舌骨下方,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囊性感,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二)鳃裂囊肿
成因:是胚胎时期鳃裂残余组织形成的囊肿,根据鳃裂来源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鳃裂囊肿,其中第二鳃裂囊肿最常见。
表现:第二鳃裂囊肿多位于颈上部,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肿块大小不一,生长缓慢,圆形或椭圆形,质软,边界清楚,无压痛,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疼痛、红肿等表现。
四、其他原因引起的肿块
(一)脂肪组织增生形成的肿块
成因:颈部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可形成肿块,可能与体质、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表现: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一般无其他不适症状。
(二)血肿
成因:颈部外伤可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如颈部受到撞击、切割伤等。
表现:有明确外伤史,肿块局部有肿胀、疼痛,皮肤可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较软,有波动感。
当发现脖子有肿块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明确肿块的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儿童发现颈部肿块时,家长更应重视,及时带孩子就诊,因为儿童颈部肿块的病因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且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影响较大;对于女性患者,要关注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因为女性在一些生理状态下(如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甲状腺功能易出现波动,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病风险;有头颈部感染病史的人群要警惕炎症性肿块的可能,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病灶有助于预防颈部淋巴结炎等炎症性肿块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