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坐车就想睡觉开车有时候也犯困怎么回事

一、生理因素
(一)睡眠不足或质量差
1.成年人情况:如果夜间睡眠时长不足或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大脑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在坐车或开车这种相对单调、安静的环境下,就容易产生困倦感。例如,长期熬夜的人,夜间睡眠质量不佳,体内会积累较多的腺苷等让人产生疲劳感的物质,白天坐车时更容易犯困。
2.儿童及青少年情况: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若睡眠时长不够,比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少于10小时,青少年少于8小时,也会在坐车时容易犯困。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和大脑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支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维持,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的疲劳感累积,坐车时就容易表现出想睡觉的状态。
(二)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
1.车内环境因素:坐车时如果车窗关闭较严,车内空气流通不畅,氧气含量会逐渐降低。人体组织器官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当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时,大脑等器官会出现缺氧的轻微表现,从而引发困倦。比如长时间处于密闭车内,血液中氧分压下降,就可能导致人产生困倦感。
2.个体差异:不同人对缺氧的耐受程度不同。体质较弱的人可能更容易在车内氧气含量变化时出现犯困情况。例如一些患有贫血的人,本身血液携氧能力就相对较弱,坐车时更易因车内氧气不足而感到困倦。
二、疾病因素
(一)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1.发作性睡病: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可在任何时间、地点突然入睡,包括坐车、开车时。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同时可能伴有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等症状。研究表明,发作性睡病与下丘脑分泌素缺乏等因素有关,这种疾病会影响大脑对睡眠-觉醒周期的正常调节。
2.脑供血不足: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循环障碍,脑供血不足时,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能满足其正常功能需求,就会出现困倦、头晕等症状。例如患有颈椎病的人,增生的颈椎间盘等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在坐车时容易犯困。
(二)代谢性疾病相关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状态时,都可能导致困倦。低血糖时,大脑缺乏足够的能量供应,会出现乏力、困倦等症状;高血糖时,机体处于高渗状态,也会使人感觉疲倦、嗜睡。比如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岛素使用不当,容易发生低血糖,在坐车时就可能因低血糖而犯困。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基础代谢率下降,身体机能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所以在坐车时更容易感到困倦。例如一些中年女性患甲状腺功能减退后,会经常感觉没精神,坐车时容易想睡觉。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饮食因素
1.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如果白天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大脑供血相对不足,从而容易产生困倦感。比如午餐大量食用油炸食品、肥肉等,饭后坐车时就可能因血液黏稠度升高而犯困。
2.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大量摄入米饭、面包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体内会快速转化为血糖,血糖迅速升高后又快速下降,会导致能量波动,使人出现疲劳、困倦。例如早餐吃了很多馒头等主食,上午坐车时可能会因血糖波动而犯困。
(二)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心肺功能较弱,血液循环不畅,身体的代谢效率降低,容易出现疲劳、困倦。比如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坐车时就更容易感到困倦。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相对慵懒的状态,肌肉力量不足,心肺对氧气的运输和利用能力较差,所以在坐车时易犯困。
四、应对建议
(一)非药物干预
1.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应保证7-9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根据年龄保证相应时长的睡眠,比如小学生10-14小时,青少年8-10小时。建立规律的睡眠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提高睡眠质量。
2.改善车内环境:坐车时尽量保持车窗适当通风,维持车内空气流通,保证氧气含量充足。可以间断打开车窗进行换气,或者使用车载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3.调整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过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维持血糖稳定,比如多吃燕麦、苹果等。
4.适当运动:日常生活中增加运动量,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代谢效率,减少坐车时犯困的情况。例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锻炼。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睡眠情况和日常活动量,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在坐车时,可以让孩子适当活动腿部等,促进血液循环,比如让孩子在车内做简单的腿部屈伸动作。同时,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孩子在坐车前食用过多不易消化或导致血糖波动大的食物。
2.老年人:老年人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脑供血不足、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坐车时更要注意车内通风和自身身体状况。有颈椎病的老年人坐车时要选择合适的坐姿,避免颈部受压加重脑供血不足;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因血糖异常导致犯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要按时就医,维持甲状腺激素水平稳定,在坐车时如有不适要及时告知同行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