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晚上做噩梦醒不来突然心里砰砰跳的好快
一、可能的原因及机制
(一)睡眠周期相关
1.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噩梦通常多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时,身体处于一种肌肉松弛的状态(除了眼肌和呼吸肌等),大脑的神经活动比较活跃。当人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做噩梦时,大脑发出的醒来指令可能暂时无法有效地传递到身体的肌肉等效应器,导致醒不来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睡眠瘫痪”现象。此时,身体虽然有醒来的意识,但肌肉却无法正常活动。而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身体的应激反应被激活,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心率加快,出现心里砰砰跳得很快的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大约7-15%的人会经历偶尔的睡眠瘫痪现象,其中很多人在发生睡眠瘫痪时会伴随噩梦后心里快速跳动的情况。
2.睡眠周期紊乱:如果近期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倒班等,会打乱正常的睡眠周期。睡眠周期的紊乱会影响快速眼动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正常转换,使得在睡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噩梦以及睡眠瘫痪等情况。比如长期上夜班的人群,由于工作时间的特殊性,睡眠周期被打乱,相比正常作息人群,发生噩梦醒不来且心跳加快的概率会有所增加。
(二)心理因素
1.情绪压力:如果近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工作上的重大挑战、人际关系的紧张、经济方面的压力等,这些心理压力会在睡眠中以噩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人处于有压力的心理状态时,即使在睡眠中,大脑的相关神经中枢仍然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中的人,在睡眠时大脑可能还在处理白天所面临的压力相关信息,从而引发噩梦。而噩梦带来的紧张情绪会进一步激活身体的应激系统,导致心率加快。有研究发现,心理压力较高的人群中,出现睡眠中噩梦醒不来且心跳加快的比例比心理压力低的人群高出约2-3倍。
2.焦虑和恐惧情绪:本身性格比较容易焦虑或者近期处于恐惧情绪中的人,在睡眠时更容易做噩梦。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状态会影响睡眠过程中的神经调节。例如,患有焦虑症的人群,在睡眠中可能更容易进入噩梦相关的神经活动模式,并且在噩梦发生时出现醒不来和心跳加快的情况。而且,焦虑和恐惧情绪会使得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衡,交感神经相对过度兴奋,从而导致心跳加快。
(三)生理因素
1.健康状况影响:某些生理疾病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由于睡眠中存在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情况,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睡眠周期和神经调节。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噩梦、睡眠瘫痪以及心跳加快的概率相对较高。另外,一些心血管疾病前期的人群,虽然还没有达到明显的疾病诊断标准,但心脏的神经调节已经可能存在一定的异常,在睡眠中受到噩梦等因素刺激时,更容易出现心跳加快的情况。比如患有高血压前期的人群,在睡眠中如果出现噩梦醒不来的情况,心跳加快的程度可能比血压正常人群更为明显。
2.药物或物质影响: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诱发这种情况。例如,一些抗抑郁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睡眠周期和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增加做噩梦以及出现睡眠瘫痪和心跳加快的风险。还有一些人如果在睡前摄入了含有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眠中出现噩梦醒不来且心跳加快的现象。比如长期大量饮用咖啡的人,咖啡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干扰正常睡眠,使睡眠过程更容易出现异常情况。
二、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调整睡眠作息
1.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尽量保持每天固定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即使是在周末也尽量不要有太大的作息差异。例如,每天晚上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早上在相同的时间起床,这样有助于调整生物钟,使睡眠周期趋于稳定。一般来说,成年人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通过规律的作息可以让快速眼动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更好地交替进行,减少睡眠中出现噩梦等异常情况的发生概率。
2.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环境安静、黑暗和舒适的温度。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等辅助工具来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睡眠中受到外界干扰而出现噩梦等情况。例如,将卧室的温度调节到18-25℃左右,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等,都有利于改善睡眠状况。
(二)缓解心理压力
1.心理调节方法:可以采用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比如冥想,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冥想练习,能够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冥想可以通过专注于呼吸或者特定的冥想引导词,让大脑从紧张的思维状态中解脱出来,使神经得到放松。另外,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像慢跑、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能够帮助减轻焦虑和压力,从而减少睡眠中噩梦等情况的发生。
2.寻求社会支持:当面临较大心理压力时,不要独自承受,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支持。与他人倾诉自己的压力和烦恼,能够释放心理负担。例如,每周安排一定时间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果心理压力较大且自我调节困难,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来缓解心理问题。
(三)关注生理健康
1.定期体检:如果经常出现晚上做噩梦醒不来且心里砰砰跳得很快的情况,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睡眠相关的检查。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潜在的生理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例如,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压测量、睡眠监测等项目。
2.避免刺激性物质:在睡前应避免摄入含有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比如,下午4点以后尽量不要喝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同时要避免吸烟,因为尼古丁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影响睡眠质量。一般来说,咖啡因的代谢时间较长,摄入后可能会持续数小时影响睡眠,所以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睡前应远离这些刺激性物质。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殊情况:儿童的睡眠机制还在发育过程中,相对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儿童晚上做噩梦醒不来且心跳快,可能与白天的活动有关。比如白天观看了过于恐怖的动画片、故事书等,这些内容可能会在儿童睡眠中以噩梦的形式呈现。而且儿童的睡眠周期也在不断变化,睡眠周期紊乱相对较少,但如果有长期作息不规律的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2.注意事项: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儿童睡前避免让其接触恐怖、刺激的内容。可以给儿童讲一些温馨、积极的故事帮助入睡。同时,要保持儿童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另外,家长要多关注儿童白天的情绪和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儿童睡眠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因素并进行调整。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药物来解决睡眠相关问题,优先采用非药物的干预方法来改善睡眠状况。
(二)老年人
1.特殊情况: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通常会有所下降,可能存在睡眠周期改变、身体机能衰退等情况。例如,老年人可能会有睡眠中容易惊醒、睡眠时间缩短等问题。而且老年人可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睡眠和心血管功能。当老年人晚上做噩梦醒不来且心跳快时,需要考虑是否与慢性疾病的病情变化或者药物影响有关。
2.注意事项:老年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属要更加关注其身体状况。首先要确保老年人的卧室环境安全、舒适。其次,要定期带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了解慢性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果老年人正在服用药物,要注意药物是否有影响睡眠或者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如果发现老年人频繁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同时,老年人自身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适当进行一些适合的轻度运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影响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