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d阳性和强阳性区别有哪些
ppd阳性和强阳性区别
一、定义及判断标准不同
ppd阳性:一般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中,注射部位出现红晕和硬结,硬结直径在5-19mm之间为阳性。其代表机体可能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者接种过卡介苗,但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例如,对于没有临床症状的儿童,单纯ppd阳性可能提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但不一定处于活动期。
ppd强阳性:硬结直径≥20mm,或虽不足20mm,但局部出现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为强阳性。强阳性通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痰涂片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结核感染及病灶情况。
二、临床意义不同
ppd阳性: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既往没有接种过卡介苗,ppd阳性可能意味着有结核杆菌感染,但需要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可能。对于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ppd阳性多提示接种卡介苗后的免疫反应,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感染。在儿童群体中,ppd阳性需要考虑是否有活动性结核的可能,尤其是有结核接触史、出现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的儿童,需要进一步评估。
ppd强阳性:强阳性在儿童中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强阳性往往高度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如肺结核等。在成年人中,强阳性也需要高度警惕活动性结核的存在,需尽快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例如,强阳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痰液的结核杆菌检查、胸部CT等,以查找结核病灶。
三、处理措施不同
ppd阳性:如果是接种卡介苗后的阳性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告知医生接种史。如果是未接种卡介苗的ppd阳性,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结核感染。如果没有任何结核相关症状,可能需要定期观察,复查ppd试验及相关检查。对于儿童ppd阳性且无明显症状,但有结核接触史的,可能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评估。
ppd强阳性:强阳性者无论有无症状,都需要积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活动性结核。如果确诊为活动性结核,需要按照结核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于儿童强阳性患者,由于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更需要及时规范治疗,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等,因为结核会消耗儿童的体力和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