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风治疗
一、紧急处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这是因为小儿抽风时可能会有呕吐情况,头偏向一侧能有效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保障呼吸顺畅,尤其对于婴幼儿来说,气道相对狭窄,更要重视这一点。
2.防止受伤:移除周围尖锐、硬的物体,在患儿上下牙齿之间可垫上纱布等柔软物品,但不要强行撬开牙齿,避免造成损伤。小儿抽风时肢体可能会抽搐,周围有尖锐物品易导致患儿受伤,垫纱布是为了防止患儿咬伤自己的舌头等部位。
二、及时就医评估
1.初步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如测量体温、心率、呼吸等,还会检查神经系统等情况。因为抽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发热、颅内感染、癫痫等,通过初步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病因线索。对于有发热的小儿,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高热是引起小儿抽风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看是否有感染迹象;进行电解质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例如,低钙可能会引起抽风,通过电解质检查可以发现。
-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或MRI等,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像颅内肿瘤、脑出血等情况。对于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或抽风反复发作的小儿,影像学检查能帮助明确颅内结构是否有异常。
三、针对病因的治疗
1.退热治疗:如果是发热引起的抽风,当体温较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辅助降温,但要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谨慎使用药物降温,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药物。因为小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要合理控制体温来缓解抽风情况,对于小婴儿,物理降温更安全。
2.治疗原发病
-颅内感染:如果是颅内感染导致的抽风,需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会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癫痫:如果确诊为癫痫引起的抽风,会根据癫痫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癫痫药物,但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考虑小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选择药物和确定用药方案。
四、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1.生活护理: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营造安静的休息环境。饮食上要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支持身体恢复。对于有抽风病史的小儿,要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2.病情监测: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抽风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的表现等情况,并及时记录,以便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参考,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小儿抽风是较为紧急的情况,一旦发生要及时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并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加强日常护理和病情监测,以保障患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