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认母晚上会有什么表现

宝宝认母晚上的表现
一、情绪方面的表现
1.安全感增强
当宝宝认母后,晚上在看到母亲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安全感增强。例如,当宝宝处于睡眠状态或清醒但情绪稍有不安时,一旦接触到母亲的怀抱、听到母亲的声音,哭闹会明显减少甚至停止。研究表明,婴儿与母亲之间存在特殊的情感联结,母亲的presence(存在)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婴儿的应激反应,使宝宝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降低,从而情绪趋于稳定。对于年龄在0-12个月的婴儿,这种情绪上对母亲的依赖在晚上尤为明显,因为夜晚相对安静的环境可能会让宝宝更敏锐地感知到与母亲的分离感,而母亲的出现能迅速缓解这种不安。
2.主动寻求接触
宝宝会主动靠近母亲,比如在晚上清醒时,会用眼神寻找母亲,当看到母亲后,会努力伸手去够母亲,或者往母亲身边挪动身体。这是因为宝宝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已经明确识别出母亲是熟悉且能给予关爱和保护的个体,晚上时这种寻求接触的行为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是宝宝情感需求向母亲释放的一种方式,通过与母亲的身体接触,进一步强化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睡眠相关表现
1.入睡更快更安稳
认母后的宝宝晚上入睡相对更快且睡眠更安稳。宝宝在白天与母亲有较多互动后,晚上能够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因为母亲的气味、声音等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睡眠诱导信号。母亲的气味中含有婴儿在子宫内就熟悉的信息素等成分,当宝宝闻到母亲的气味时,身体会产生放松的生理反应,有助于快速入睡。而且在睡眠过程中,宝宝也会因为知道母亲在身边而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例如,有研究对1-6个月的婴儿进行观察,发现认母后的婴儿夜间觉醒次数平均比未认母时减少约30%,睡眠持续时间更长且睡眠质量更高。
2.睡眠姿势与母亲相关
部分宝宝在晚上睡眠时会更倾向于靠近母亲的一侧,或者保持面向母亲的姿势。这是宝宝潜意识里对母亲保护的一种寻求,通过这种姿势能让宝宝感觉更有安全感,仿佛母亲就在身边守护着自己。这种睡眠姿势的变化是宝宝认母后在睡眠行为上的一种典型体现,反映了宝宝与母亲之间情感联结在睡眠中的体现。
三、行为互动表现
1.主动微笑与发声互动
宝宝会主动对母亲微笑并发出咿呀声进行互动。在晚上,当母亲靠近或与宝宝交流时,宝宝会展现出丰富的面部表情,露出开心的微笑,并且会发出类似“啊啊”“哦哦”的声音,试图与母亲进行语言交流。这是宝宝认知到母亲是熟悉且能回应自己的对象后的积极反馈,通过微笑和发声互动来加强与母亲的情感交流,这种互动有助于宝宝的社交和语言认知发展。例如,在夜间亲子互动中,母亲对宝宝的微笑和发声回应会进一步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形成良性的亲子互动循环。
2.对其他安抚者的排斥
当晚上有其他安抚者试图安抚宝宝时,认母后的宝宝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比如其他家人尝试抱宝宝、哄宝宝时,宝宝会哭闹、扭头寻找母亲。这是因为宝宝已经明确区分出母亲是最亲密的照顾者,晚上对母亲的依赖使得宝宝更倾向于由母亲来进行安抚,体现了宝宝认母后在夜间对母亲的专属情感依赖。这种排斥行为在8-12个月的宝宝中较为常见,随着宝宝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对母亲的专属依赖感更加明显。
对于特殊人群(宝宝)来说,在夜间认母相关表现是其正常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体现。家长应充分利用宝宝认母的这一阶段,给予宝宝充足的情感回应和身体接触,以促进宝宝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同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夜间睡眠环境,配合宝宝认母后的睡眠需求,为宝宝提供稳定、安全的夜间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