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肩胛骨下疼,有时背部疼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肌肉骨骼系统问题
1.肩胛提肌或背部肌肉劳损
-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会使肩胛提肌和背部相关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肌肉持续紧张会导致局部乳酸堆积,同时引起肌肉纤维微小损伤,进而引发疼痛。例如,一项针对长时间伏案人群的研究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肩胛提肌或背部肌肉劳损,出现肩部及背部间歇性疼痛。
-运动过度也可能导致肌肉劳损,如过度的上肢力量训练,超出了肌肉的承受范围,会引起肩胛下及背部肌肉疼痛。
2.肩周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肩周炎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其发病机制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粘连有关。炎症会刺激周围神经,导致肩部及肩胛下区域疼痛,且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表现为间歇性疼痛。研究表明,肩周炎患者中约有部分人会出现肩胛下和背部交替疼痛的情况。
3.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当颈椎病变刺激到支配肩部和背部的神经时,可导致肩胛下及背部疼痛,疼痛程度和发作情况因人而异,可呈间歇性。例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肩部及背部的放射性疼痛或间歇性疼痛。不同年龄段的人患颈椎病的风险不同,长期低头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发病风险。
(二)脊柱相关问题
1.脊柱小关节紊乱
-脊柱小关节由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突然的扭转、不正确的体位改变等可能导致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肩胛下及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往往具有间歇性特点,在某些体位时疼痛明显,而在其他体位时相对缓解。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脊柱小关节紊乱,长期不良姿势是诱发因素之一。
2.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退变是椎间盘突出的基础,当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时,会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影响到支配肩胛下和背部的神经,就会引起相应区域的疼痛,表现为间歇性疼痛。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有时也可能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肩部及背部的牵涉痛,不同年龄人群因退变速度等因素,发病概率有所不同,长期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会增加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二、评估与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肌肉检查
-检查肩胛提肌、背部相关肌肉的紧张度、有无压痛等。例如,检查肩胛提肌时,让患者头部向患侧倾斜并稍前屈,检查者对肩胛提肌进行触诊,判断是否有紧张、压痛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肌肉的正常紧张度有所差异,儿童肌肉相对柔软,成年人肌肉紧张度因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变化。
2.脊柱检查
-检查脊柱的形态、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叩击痛等。观察脊柱有无侧弯、后凸等畸形,检查脊柱各个节段的活动范围,如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脊柱的正常活动范围不同,儿童脊柱柔韧性较好,随着年龄增长,脊柱活动度会逐渐下降,长期不良姿势会加速脊柱活动度下降。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初步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如有无骨质增生、脊柱侧弯、椎体间隙改变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X线表现有所不同。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X线表现与成年人有明显差异;老年人骨骼退变明显,易出现骨质增生等表现。
2.磁共振成像(MRI)
-能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椎间盘、脊髓等情况,对于判断椎间盘突出、肌肉损伤、韧带病变等有重要价值。MRI检查不受年龄绝对限制,但不同年龄人群在检查时需注意配合情况,儿童可能需要适当镇静等处理以配合检查。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姿势纠正
1.日常姿势调整
-对于各年龄人群,都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坐姿时,应保持腰部挺直,臀部坐满椅子,双脚平放在地面,电脑屏幕高度应与眼睛水平。站立时,双肩放松,收腹挺胸。儿童在学习时应使用符合身高的桌椅,避免弯腰驼背;成年人应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定时起身活动;老年人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弯腰劳作等。
2.运动中的姿势注意
-在进行运动时,如进行上肢力量训练等,要注意正确的动作姿势,避免错误姿势导致肌肉骨骼损伤。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时的正确姿势要求不同,儿童运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确保姿势正确,避免运动损伤;老年人运动应选择温和的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注意运动中的姿势规范。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对于肌肉劳损等引起的疼痛,可采用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不同年龄人群对热敷温度的耐受有所不同,儿童皮肤较娇嫩,热敷温度不宜过高;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热敷温度也需适当控制,避免烫伤。
2.按摩
-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按摩师通过手法作用于肩胛下及背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要谨慎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儿童肌肉脆弱,按摩力度需轻柔;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按摩力度过大可能导致损伤。
3.牵引治疗
-对于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牵引治疗有一定效果。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体间隙,减轻对神经的压迫。但牵引治疗的力度等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不同年龄人群对牵引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一般不采用牵引治疗,老年人牵引时需密切观察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原因及特点
-儿童出现肩胛下及背部间歇性疼痛可能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姿势问题有关,如长期背着过重的书包、不正确的坐姿等。儿童的骨骼肌肉处于发育阶段,疼痛原因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多与姿势不良、轻度肌肉拉伤等有关。
2.注意事项
-要关注儿童的书包重量,避免过重。纠正儿童的不良坐姿和站姿,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促进骨骼肌肉正常发育。在发现儿童有肩胛下及背部疼痛时,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咨询儿科医生进行评估,避免因忽视而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二)老年人
1.原因及特点
-老年人出现肩胛下及背部间歇性疼痛多与脊柱退变、肌肉劳损、骨质疏松等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脊柱退变加速,肌肉力量下降,骨质疏松风险增加,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肩部及背部疼痛。
2.注意事项
-老年人应注意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可通过饮食或钙剂补充等方式。在进行日常活动时要注意动作缓慢,避免突然扭转等动作,防止脊柱小关节紊乱等情况发生。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因为老年人的疼痛可能掩盖更严重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