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糖的症状及危害

一、低血糖的症状
(一)成人低血糖症状
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主要因低血糖刺激交感神经释放肾上腺素等,出现出汗、颤抖、心慌、饥饿感强烈、手抖、面色苍白等症状,这些表现是机体应对低血糖的早期代偿反应,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肝糖原分解等升高血糖。
2.中枢神经受影响症状:当低血糖进一步加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时,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头晕、嗜睡、视物模糊、步态不稳,严重时可发生行为异常甚至昏迷。这是因为大脑能量主要依赖葡萄糖供应,低血糖导致脑细胞供能不足,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
(二)儿童低血糖症状
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低血糖表现与成人有差异。婴幼儿可能出现哭闹不安、喂养困难、易激惹、惊厥等情况,相较于成人,儿童更易因低血糖出现惊厥等严重中枢神经症状,这是由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对葡萄糖缺乏更敏感,且其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低血糖的危害
(一)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长期或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脑功能不可逆损伤。研究表明,反复发生的低血糖发作会破坏脑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等过程。例如,会干扰大脑中与认知、记忆相关的神经通路正常运作,进而影响患儿的认知、记忆力、智力等,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系统发育进程;对于成人,可能导致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低血糖时,机体的应激反应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诱发心律失常等。因为低血糖引发的交感神经兴奋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节律和血管张力调节,长期积累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三)对其他系统及意外风险
低血糖还可能影响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器官功能受损。此外,低血糖发作时,患者可能因意识障碍等出现跌倒、外伤等意外情况,尤其对于老年人或本身存在基础疾病者,这种意外风险更高。例如,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减退,发生低血糖时可能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且恢复血糖正常后仍有再次发生低血糖的潜在风险,同时跌倒等外伤可能加重其基础病情;儿童低血糖若未及时纠正,除了神经系统损害外,还可能因长期营养代谢异常影响生长发育。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减退,更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且低血糖恢复较慢,需密切监测血糖;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低血糖对其神经系统发育影响显著,应注重预防低血糖发生;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降糖方案,避免因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引发低血糖,通过合理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等方式来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