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筋断了如何恢复

一、及时就医与诊断
手筋断了即肌腱断裂,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比如观察手指或手部的活动情况等初步判断,还可能借助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肌腱断裂的部位、程度等具体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手部肌腱断裂的表现可能因日常活动差异有一定不同,但就医的紧迫性是相同的,儿童因活泼好动更易发生此类损伤,需尤其注意避免再次受伤导致损伤加重。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一般来说,应尽早进行手术修复,通常在受伤后6-8小时内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时间,但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在这个时间段手术,也应争取在24小时内进行,不过时间越晚,肌腱周围组织的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能越高。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由于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尽快手术以恢复手部功能;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等因素,需综合评估后尽快手术。
2.手术方式:医生会根据肌腱断裂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直接缝合断裂的肌腱等。手术会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降低感染风险。
三、术后固定
1.固定时间与方式:术后需要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左右,但具体时间会根据肌腱断裂的部位、修复的情况等因素而定。固定方式通常是使用石膏或支具将手部固定在特定的位置,如对于屈肌腱断裂,可能需要将手指固定在屈曲位,以利于肌腱的愈合。不同年龄患者在固定期间需注意保持固定部位的稳定,儿童可能因活泼好动更需家长协助做好固定部位的保护,防止患儿自行活动导致固定松动影响肌腱愈合。
2.固定期间的注意事项: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手部的血液循环情况,如手指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出现手指苍白、温度降低、感觉麻木等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保持固定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
四、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在术后1-2周内,主要进行手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练习。例如,固定情况下主动收缩手部的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多次。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协助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引导,以帮助患儿恢复肌肉力量。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随着肌腱逐渐愈合,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进行轻度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比如,在拆除部分固定装置后,缓慢、轻柔地活动手指关节,但要注意活动范围不宜过大,避免影响肌腱愈合。不同年龄患者的活动度恢复进度可能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逐步进行。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后):当肌腱愈合到一定程度后,要加强手部的力量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使用握力器等工具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则包括捡豆子、写字等活动,以逐步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老年人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适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儿童则需要在家长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手部功能的全面恢复。
五、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粘连:肌腱断裂修复后容易发生粘连,这会影响手部功能的恢复。为预防粘连,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辅助,如透明质酸等。如果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粘连,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进行松解,但再次手术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预防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患者发生粘连的风险和处理方式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过度修复等情况,需密切关注手部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粘连迹象并处理。
2.感染: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如果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感染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发生;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监测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