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际疼,是咋回事,这是咋了

一、肌肉劳损
1.原因及机制:长时间使用手部进行重复性动作,如打字、弹钢琴、手工劳作等,大鱼际部位的肌肉频繁收缩,容易导致肌肉劳损。肌肉在过度活动后会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例如,长期从事文字录入工作的人群,手部大鱼际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就较易出现劳损性疼痛。
2.人群特点: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尤其多见于长期手部劳动或频繁使用手部进行精细活动的人群,男性和女性并无明显差异,但从事相关高强度手部工作的人群发生率相对更高。病史方面,既往无特殊手部疾病,但有长期手部过度使用史。
二、外伤
1.原因及机制:手部受到直接外力撞击,如碰撞、挤压等,可导致大鱼际部位的软组织损伤甚至骨折。外力作用使局部组织细胞受损,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比如,手部被重物砸到,就可能造成大鱼际疼。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有明确的手部外伤史人群更易出现。性别无明显差异,病史中可询问到近期手部有外伤经历。
三、腱鞘炎
1.原因及机制:屈指肌腱腱鞘炎可累及大鱼际部位,多因慢性劳损、外伤等导致肌腱与腱鞘之间摩擦增加,引起腱鞘充血、水肿、增厚,进而压迫肌腱产生疼痛。常见于需要频繁屈伸手指的人群,如织毛衣者等。
2.人群特点: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女性相对男性可能稍多见,尤其更年期女性由于内分泌等因素可能更易出现腱鞘病变。病史中可能有手部过度屈伸活动史。
四、关节炎
1.类风湿关节炎
-原因及机制: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累及手部关节时可出现大鱼际部位疼痛,同时伴有关节肿胀、僵硬等症状,病情逐渐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遗传、环境等因素可能参与其中。
-人群特点:多见于30-50岁女性,有家族遗传史者风险更高。病史中可有关节炎家族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病史。
2.骨关节炎
-原因及机制: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变、磨损,骨质增生等,手部关节包括大鱼际相关关节受到影响,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年龄是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创伤等也可诱发。
-人群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有手部关节既往损伤史或肥胖病史者更易患病。
五、神经病变
1.原因及机制:如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支配手部的神经,可导致大鱼际区域出现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使神经受压,影响神经传导功能。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史人群易患,男性和女性无明显差异,病史中有颈椎相关疾病史者需考虑此因素。
如果出现大鱼际疼的情况,首先要注意休息,减少手部过度活动。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肿胀、活动受限、麻木等),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儿童出现大鱼际疼,需特别注意是否有外伤等情况,儿童表达可能不准确,要仔细观察其手部活动等情况,及时排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