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手上就起湿疹
一、病因分析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冬天天气寒冷、干燥,皮肤的水分容易流失,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例如,正常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膜,冬天皮脂分泌相对减少,皮肤的屏障作用减弱,使外界刺激更容易侵入,从而引发湿疹。对于儿童来说,皮肤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在冬天更易出现手上起湿疹的情况;而一些本身皮肤较为敏感的人群,如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冬天手上起湿疹的几率也更高。
接触刺激性物质:冬天人们可能会接触更多的刺激性物质,如冬季常用的肥皂、洗手液、清洁剂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手部皮肤,破坏皮肤的正常状态,诱发湿疹。长期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群,由于频繁接触这类刺激性物质,手上起湿疹的风险增加;儿童在冬天如果接触了某些新的玩具材料等,也可能因接触刺激性物质而引发湿疹。
过敏因素:部分人可能对冬季的某些物质过敏,如冷空气、某些特定的织物纤维等。当手部接触到这些过敏物质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湿疹的发生。过敏体质的人群在冬天更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有明确食物过敏史的人群,若同时接触了相关的过敏原物质,也可能诱发手上湿疹。
二、临床表现
皮疹表现:手上起湿疹时,皮疹形态多样,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急性期可能以水疱、糜烂、渗出为主,慢性期则多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儿童手上起湿疹时,皮疹可能相对更偏向于急性表现,水疱等渗出情况可能较为明显;而成年人慢性期的湿疹可能更为常见,皮肤增厚等表现较突出。
瘙痒症状:湿疹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儿童由于无法准确表达瘙痒,可能会出现搔抓、哭闹等表现;成年人则会因瘙痒而频繁搔抓手部,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
三、预防措施
加强皮肤保湿: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或护手霜,频繁涂抹,尤其是在洗手后、接触冷水后等。对于儿童,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保湿产品,保持手部皮肤的水分;成年人也应根据自身皮肤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湿产品,冬季可增加保湿的频率和用量。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尽量减少接触肥皂、洗手液、清洁剂等刺激性化学物质,必要时可佩戴手套。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群,如厨师、保洁人员等,在工作时一定要佩戴手套保护手部;儿童在接触可能有刺激性的物品时,家长应给予引导和保护,避免直接接触。
注意保暖和避免过敏原:注意手部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空气中。同时,留意可能的过敏原,如某些特定的织物、化妆品等,尽量避免接触。过敏体质的人群在冬天更要密切关注周围环境,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机会;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进行过敏原检测,以便更好地规避。
四、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
皮肤护理:急性期有渗出时,可使用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以减少渗出;渗出减少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等,但需根据皮肤状态和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时要格外谨慎,选择弱效或中效的制剂,并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慢性期皮肤增厚时,可使用尿素软膏等软化角质。
避免搔抓:告知患者尽量避免搔抓手部,以免加重皮疹和引起感染。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修剪儿童指甲,防止搔抓时损伤皮肤;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少儿童搔抓手部的行为。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预防和治疗手上湿疹时更要注重温和的方法。选择儿童专用的保湿产品和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手部湿疹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注意儿童的生活护理,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等。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较为干燥,新陈代谢缓慢,在治疗手上湿疹时,保湿是重要环节。选择滋润度较高的保湿产品,且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手部湿疹恢复可能较慢,要耐心护理,关注皮肤变化。
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在冬天更应注意查找可能的过敏原,除了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外,还要注意观察新出现的可能导致过敏的物质。在治疗手上湿疹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体质,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或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