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大人正常体温多少度

2025年10月23日 05:09:16
果应菲
果应菲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正常体温的范围

成人正常体温一般通过口腔、直肠、腋窝三种方式测量,范围略有不同。

口腔测温:正常范围为36.3℃~37.2℃,口腔测温时需将体温计放在舌下,紧闭口唇,避免用口呼吸,测量3分钟左右。但口腔测温受进食、饮水等因素影响较大,比如刚喝了热水或吃了热的食物,可能会使口腔体温暂时升高。

直肠测温:正常范围是36.5℃~37.7℃,直肠测温较口腔测温更稳定,因为直肠温度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但操作时要注意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一般适用于儿童、昏迷等不能配合口腔测温的患者。

腋窝测温:正常范围是36.0℃~37.0℃,腋窝测温是最常用且相对安全的方法,测量时要将腋窝擦干,体温计夹紧,保持5~10分钟,其受环境温度影响也较小,比如在寒冷环境中,腋窝温度可能会偏低,而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偏高一些。

二、影响体温的因素

年龄: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波动相对较大,一般年龄越小,体温波动可能越明显。老年人由于代谢率降低,体温相对偏低,而且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性别:一般来说,成年女性的基础体温比男性略高,这与女性体内的孕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体温会略有升高。

生活方式: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暂时升高,因为运动时肌肉产热增加;进食后也可能会使体温略有上升,这是由于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情绪激动、紧张等也会影响体温,导致体温短暂升高。

环境温度: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皮肤血管扩张、出汗等方式散热,体温可能会略有升高;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通过肌肉颤抖等方式产热,体温相对偏低,但一般不会超出正常范围太多。

病史:一些疾病会影响体温,比如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率增高,体温也会偏高;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代谢率降低,体温会偏低。

三、异常体温的情况

发热:当口腔体温超过37.2℃、直肠体温超过37.7℃、腋窝体温超过37.0℃时,可认为是发热。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分为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发热可能是感染性因素引起,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也可能是非感染性因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低体温:当体温低于正常范围时称为低体温,可见于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低体温可能会导致人体代谢减缓、器官功能受到影响等。

四、特殊人群的体温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而且儿童发热时病情变化较快,要密切监测体温。在给儿童测量体温时,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比如婴儿可以选择直肠测温,但操作要轻柔;较大的儿童可以选择腋窝测温。如果儿童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要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给儿童适当保暖,避免体温进一步波动。

老年人:老年人要注意监测体温,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在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暖,预防低体温;在炎热天气要注意防暑降温,预防体温过高。当老年人出现体温异常时,要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病情表现不典型,比如有些老年人发热时可能只是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而没有明显的寒战、高热等表现。

孕妇:孕妇的基础体温会略有升高,一般在36.9℃~37.2℃之间。在孕期要注意监测体温,若出现发热等情况,要谨慎处理,因为某些发热原因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孕期情况,由医生判断发热原因并进行合适的处理。

大人39℃高烧不退有什么影响
陆海英
陆海英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23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持续39℃高烧不退对不同人群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机体代谢和免疫系统均有影响,对成人可致神经功能受扰、心脏负担加重、呼吸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先短激后抑制,对特殊人群如老人、有神经或心血管基础病者、儿童、慢呼吸病患者、儿童、老人、免疫力低
大人正常体温多少度
果应菲
果应菲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正常体温因测量方式不同范围有别,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环境温度、病史等因素影响,异常体温包括发热和低体温,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体温特点及注意事项,测量体温需注意相关要求且异常时要及时处理。
大人咳嗽怎么办最有效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22日
中日友好医院
咳嗽常见原因有普通感冒、流感、过敏、肺炎等需尽量明确诱因,家庭护理可保持空气湿润、多喝温水、调整饮食,若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高热、呼吸困难、胸痛、咳痰带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儿童出现严重症状家长要立即带其就医。
大人全身起红疹很痒
谭军涛
谭军涛主治医师
2025年10月14日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大人全身起红疹很痒可能由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引起其机制分别与接触过敏原启动免疫反应、内在外在因素致皮肤屏障受损引发炎症、肥大细胞释放活性介质致血管扩张渗透增加有关可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需避免接触诱因做好皮肤护理调整生活方式出现全
大人长痱子怎么办
聂小娟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7日
山东省立医院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因痱子由汗腺导管堵塞汗液潴留引起,每天用温水轻柔洗澡后拍干皮肤尤其是易长痱子部位;穿着宽松透气棉质衣物因紧身不透气衣物会阻碍汗液蒸发,选棉质宽松透气衣物少用合成纤维材质;降低环境温度因高温促汗腺分泌更多汗液,用空调风扇等调室内温度但避免直吹
哺乳期大人拉肚子可以喂宝宝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06日
哺乳期大人拉肚子是否喂宝宝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情况,感染性腹泻一般不建议喂宝宝,非感染性腹泻一般可继续喂但要注意事项,妈妈自身要根据情况处理并补水,宝宝要密切观察异常表现且妈妈喂养时要注意卫生,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并维护妈妈健康和观察宝宝保障宝宝健康
最简单的大人退烧方法有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04日
物理降温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可用湿毛巾擦拭特定部位并注意相关人群擦拭要求或用退热贴贴于额头等部位并注意相关人群使用要求多饮水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帮助散热各年龄段需注意适量饮水适当增减衣物要根据体温变化调整且不同人群要据此灵活调整衣物。
大人打呼噜对新生儿睡眠有影响吗
杜琨
杜琨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2日
昆明市儿童医院
大人打呼噜会从声音干扰、睡眠环境、心理等方面影响新生儿睡眠,大人有打呼噜情况尤其是严重鼾症应调整睡姿、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新生儿家长要为其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密切观察睡眠状态,异常时考虑让新生儿在独立安静环境睡眠以保障其正常生长发育需求。
大人打呼噜对新生儿宝宝有影响吗
陆林
陆林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2日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大人打呼噜可能干扰新生儿睡眠、影响空气质量,可通过分室或用隔音设施改善环境,大人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新生儿需保证睡眠环境良好,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状态,异常时及时分室并咨询医生且自身健康也很重要。
大人打呼噜对婴儿听力有影响吗
张巍
张巍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2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打呼噜可能通过产生噪声环境及与上气道阻塞等因素相关的机制影响婴儿听力,多项临床研究观察到有大人打呼噜家庭中的婴儿在听力相关指标上可能有差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与打呼噜大人共处的婴儿家长应尽量创造安静睡眠环境并定期带婴儿做听力筛查,因婴儿听力健康对后续发展
大人打呼噜对新生儿有影响吗
徐亚辉
徐亚辉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2日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大人打呼噜对新生儿有三方面影响,一是产生噪音干扰睡眠影响生长发育,二是存在病菌传播风险增加感染疾病几率,三是可能对心理行为有潜在影响,有新生儿家庭若大人打呼噜严重应改善睡眠环境必要时就医并密切关注新生儿状态。
大人打呼噜对婴儿有什么影响
徐亚辉
徐亚辉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2日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大人打呼噜会影响婴儿睡眠质量致难入深度睡眠影响生长发育、使婴儿产生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不利心理健康、增加婴儿呼吸系统感染几率及对婴儿听力正常发育有潜在不良作用家长发现严重应及时就医并为婴儿营造安静舒适环境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大人打呼噜会对宝宝有影响吗
陆林
陆林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2日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大人打呼噜对宝宝有诸多影响,包括干扰睡眠质量影响生长发育、造成心理健康潜在影响、存在传播疾病风险,因此大人若打呼噜尤其是为宝宝健康应及时就医查因,如是生活方式因素致胖则控体重,如是疾病致需治相关疾病,还应营造宝宝安静舒适睡眠环境重视对宝宝健康的全面关怀。
大人打鼾对婴儿的影响
陆林
陆林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2日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大人打鼾对婴儿有多方面影响,包括干扰睡眠致睡眠碎片化影响生长发育、间接改变呼吸模式增呼吸系统紊乱风险及让婴儿吸入污染物刺激呼吸道、致婴儿情绪行为改变影响早期心理发育,有婴儿的家庭应改善打鼾大人睡眠环境并密切观察婴儿状况异常及时就医。
大人打呼噜对宝宝有影响吗
徐亚辉
徐亚辉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2日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大人打呼噜对宝宝有多方面影响,包括干扰睡眠质量致生长发育受影响、引发心理行为问题、增加患呼吸道疾病风险,有宝宝的家庭大人应排查打呼噜原因如是否肥胖、有无鼻腔疾病等,肥胖致打呼噜要控体重,严重时就医,要尽量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尤其是小婴儿因身体神经系统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