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维生素k缺乏的表现
一、皮肤黏膜出血
儿童维生素K缺乏时,皮肤可出现瘀点、瘀斑等表现。这是因为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缺乏维生素K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皮肤黏膜的自发性出血。例如,在一些维生素K缺乏的婴儿中,常可见到皮肤有散在的小出血点,多分布于受压部位。
二、消化道出血
(一)婴儿期表现
对于婴儿而言,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婴儿维生素K缺乏时,胃肠道黏膜容易出血,若出血较多可表现为呕血,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会变成黑色的粪便排出,即黑便。这是由于胃肠道内的血管因凝血功能异常而发生出血,血液进入消化道所致。
(二)幼儿及儿童期表现
较大的儿童可能出现类似成人的消化道出血表现,如呕血、便血等,严重时可导致贫血等并发症。这是因为维生素K缺乏影响了胃肠道凝血相关因子的合成,使得胃肠道出血风险增加。
三、颅内出血
(一)新生儿期特点
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中,维生素K缺乏可能引发颅内出血。新生儿的脑血管相对脆弱,由于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容易破裂出血。颅内出血可导致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惊厥、前囟隆起等。这是因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自身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较弱,且从母乳中获取的维生素K相对不足,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进而引发颅内出血的严重后果。
(二)其他儿童期情况
较大儿童也可能因维生素K缺乏出现颅内出血,但相对新生儿期较少见。其发生机制同样是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脑血管出血,可引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四、其他表现
(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维生素K缺乏儿童的凝血酶原时间会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维生素K缺乏影响了凝血因子的合成,使得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这有助于医生对维生素K缺乏的诊断。
(二)贫血
长期慢性出血的儿童可能出现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这是因为长期的出血导致机体失血,红细胞丢失过多,从而引起贫血。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贫血的表现程度可能因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婴儿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较大儿童可能更易察觉自身的乏力等不适。
特殊人群方面,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自身合成维生素K能力差,且从母乳中获取不足,是维生素K缺乏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其维生素K的摄入情况,通过合理补充维生素K来预防相关出血表现的发生。而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K吸收等情况的儿童,也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维生素K缺乏相关的出血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