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腹产后注意事项及护理

一、伤口护理
剖腹产后需密切关注腹部伤口状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医嘱定期换药。若伤口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术后短期内避免伤口部位沾水,防止感染,睡觉时可采用侧卧等舒适姿势减轻伤口张力。
二、休息与活动
1.休息:产后身体虚弱,需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可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利于体力恢复。休息时可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减轻腹部切口张力。
2.活动: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简单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腿部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4小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适当下床活动,初期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活动时注意保护腹部伤口,避免牵拉。
三、饮食调理
1.营养均衡:产后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及身体恢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2.补充水分: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促进乳汁分泌及新陈代谢。
四、恶露观察
产后会有恶露排出,需注意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及气味。正常恶露分为血性恶露(产后3~4天)、浆液性恶露(产后10天左右)、白色恶露(产后2~3周),若恶露出现量增多、颜色异常(如转为鲜红色)、有异味等情况,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有残留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五、心理调节
产后产妇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易出现情绪波动,家人应给予关心和陪伴,多与产妇沟通交流,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若情绪问题较严重,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年龄较大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需更加注重休息,加强营养摄入,密切监测伤口愈合及子宫复旧情况,定期进行产后复查。
2.有基础病史产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产后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指标,遵循基础疾病的饮食、用药等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关注伤口愈合及身体恢复情况,定期复诊。
七、其他注意事项
产后42天内应避免性生活,待产后复查确认身体恢复良好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恢复性生活,并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卫生巾,预防产褥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