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怎么能检查出来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可升高、正常或降低,分类中可发现异常的原始和幼稚细胞。例如,急性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增高,可见大量原始和早幼粒细胞;而慢性白血病早期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以成熟或较成熟细胞为主,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幼稚细胞。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变化可能更明显,如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白细胞可异常增高。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贫血程度可因白血病类型和病情进展而异,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生长发育快,贫血表现相对更突出,且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常减少,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时需更密切观察和处理。
二、骨髓穿刺检查
1.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这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检查。抽取骨髓液后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比例和分类。正常骨髓中各系细胞有一定的比例和形态,而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明显增多,可超过正常比例的30%以上(FAB分型标准)。不同类型的白血病骨髓象表现不同,如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早幼粒细胞大量增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年龄对骨髓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儿童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可能有其自身特点,需要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进行准确判断。
2.骨髓活检:对于一些骨髓穿刺涂片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可进行骨髓活检。骨髓活检可以更全面地观察骨髓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布情况,有助于发现一些微小的病变或不典型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在儿童白血病的诊断中,骨髓活检有时也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三、细胞化学染色
1.过氧化物酶染色(POX):主要用于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的鉴别原理是相似的。
2.糖原染色(PAS):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阳性物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急性髓系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通过PAS染色有助于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四、免疫学检查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物,从而明确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分化阶段,有助于准确分型。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根据不同的免疫表型分为不同的亚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也可根据相关免疫标志物进行分型。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五、染色体和基因检测
1.染色体检查:白血病患者常存在染色体异常,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h染色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5号和17号染色体易位等。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白血病的确诊、分型和预后判断。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异常情况可能不同,儿童白血病中也有特定的染色体异常类型与预后相关。
2.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到白血病相关的融合基因等。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BCR-ABL融合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PML-RARα融合基因等。基因检测对于白血病的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都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解读需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况。
六、其他检查
1.细胞遗传学检查:除了染色体检查外,还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可更精准地检测特定染色体区域的异常,对于一些微小的染色体异常也能准确检测,有助于更细致地进行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在各年龄白血病患者的诊断中都有应用。
2.胸部X线或CT检查:对于怀疑有白血病肺浸润等情况的患者,胸部X线或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病变。不同年龄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因病情而异,儿童患者进行胸部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3.肝肾功能检查:白血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化疗药物的影响,可能出现肝肾功能异常,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不同年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有所不同,需要依据儿童或成人的正常参考值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