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脉夹层手术怎么做

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基本流程
1.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包括心血管系统的详细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以明确主动脉夹层的分型、病变范围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在术前尽可能优化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女性患者在围手术期还需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身体状态的可能影响。
-完善相关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同时,做好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等常规术前准备工作。
2.麻醉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一般采用全身麻醉。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在无痛、肌肉松弛且呼吸、循环稳定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用量需要谨慎调整,以保证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儿童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用药量;老年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更为敏感,需要逐步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反应。
3.手术方式
-传统开放手术:
-升主动脉夹层手术:如果病变累及升主动脉,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医生会切开胸骨,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然后根据病变情况进行人工血管置换等操作。例如,对于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通常需要进行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瓣替换(如果合并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冠状动脉移植(如果冠状动脉起源于受累的主动脉)等。
-降主动脉夹层手术:对于降主动脉夹层,可采用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通过胸部切口,找到降主动脉病变部位,利用人工血管替换病变的主动脉段。手术过程中需要精确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壁弹性差等情况,手术中需要更加细致地处理血管组织。
-腔内修复术:
-这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对于合适的患者可选择。通过股动脉等血管途径,将带膜支架输送到主动脉夹层病变部位,利用支架的覆膜隔绝夹层破口,恢复主动脉的正常血流。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但对患者的适应证选择有严格要求,需要根据夹层的部位、形态等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适合腔内修复术。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1.一般术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保持血压稳定在合适范围,因为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复发等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正常血压范围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的血压标准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计算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
-伤口及管道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对于留置的各种管道,如胸腔引流管、尿管等,要确保管道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等情况。
2.康复及随访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着恢复情况的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sedentary(久坐)的患者,在康复训练时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长期随访: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A等,监测主动脉的情况,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动脉瘤形成、支架移位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继续控制基础疾病,遵循相应的治疗方案,以降低主动脉夹层复发的风险。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加频繁的随访,密切关注身体的微小变化;女性患者在随访时还需考虑激素水平等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可能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