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过敏了该如何处理

一、明确过敏原
宝宝过敏首先要明确过敏原。可回忆宝宝近期接触的新食物、新衣物材质、新环境物质等,如添加新辅食后出现过敏症状,可能该食物是过敏原;接触新毛绒玩具后过敏,玩具材质可能是原因。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高度纯化的常见过敏原液体滴于宝宝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观察1520分钟,若局部出现风团样皮疹,提示对该过敏原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也常用,通过抽取宝宝血液检测特定过敏原的IgE抗体水平,判断是否过敏及对何种物质过敏。
二、一般处理措施
1.皮肤过敏:若宝宝皮肤出现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避免宝宝搔抓,以防皮肤破损感染。可用清水冲洗过敏部位,去除可能残留的过敏原。轻度皮肤过敏,局部冷敷可缓解瘙痒和肿胀,用冷毛巾或冰袋(裹上薄毛巾)敷于过敏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
2.呼吸道过敏:宝宝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过敏症状,保持环境清洁、湿润,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空气中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让宝宝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恢复。若宝宝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和睡眠,可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鼻腔分泌物,利于排出。
3.消化道过敏:宝宝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过敏症状,暂停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若过敏症状较轻,可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避免食用可疑过敏食物。症状严重时,短期可采用低敏配方奶粉喂养,如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同时,给宝宝适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
三、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缓解皮肤瘙痒、流涕、打喷嚏等过敏症状。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严重皮肤过敏伴肿胀等情况。
四、就医指征
宝宝过敏症状严重,如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意识不清等过敏性休克表现;或过敏症状持续不缓解,如皮肤过敏经一般处理23天仍瘙痒、红肿明显,呼吸道过敏咳嗽、喘息加重,消化道过敏频繁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等,需及时就医。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宝宝过敏症状、出现时间、可能接触的过敏原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五、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对于已明确食物过敏原的宝宝,严格避免食用该食物。添加新辅食时,每次只添加一种,观察35天,无过敏反应再添加下一种,便于及时发现新的过敏原。宝宝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力。
2.环境方面: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清扫房间、更换床单被罩,减少尘螨滋生。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如春季早晚。家中尽量不养宠物,防止宠物毛发、皮屑引起过敏。给宝宝选择纯棉、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化纤材质衣物,减少皮肤刺激。
3.日常护理: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接触过敏原机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因感冒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症状。适当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选择环境适宜的场所。
六、特殊人群提示
1.低龄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过敏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用药时更需谨慎,严格遵医嘱,因低龄宝宝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代谢能力弱,易出现不良反应。皮肤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娇嫩皮肤。
2.有家族过敏史宝宝:遗传因素使这类宝宝过敏风险更高,家长应提前做好预防,如孕期母亲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宝宝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母乳含多种免疫成分,可降低过敏风险;按序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