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支架的适应症

一、稳定性冠心病
1.单支血管病变:当患者存在单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稳定型心绞痛,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例如,左前降支某一分支发生严重狭窄(狭窄程度通常≥70%),影响心肌供血,通过支架植入恢复血管通畅,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症状。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均可考虑,但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更谨慎权衡风险与收益;男性和女性在发病机制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在支架适应症的把握上主要依据血管病变情况。生活方式方面,有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在支架术后仍需积极纠正,以降低再狭窄等风险。
2.多支血管病变:对于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且伴有明显心肌缺血证据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如三支血管均有较严重狭窄,可考虑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比如左冠状动脉主干以外的两支血管均存在严重狭窄影响心肌供血,通过支架植入改善多支血管的供血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特殊人群如合并糖尿病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其血管病变往往更复杂,支架治疗需更精细操作,术后需严格控制血糖等综合管理。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12小时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征,应尽快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例如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导致STEMI,通过紧急支架植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死亡率。年龄较大的STEMI患者,身体耐受性可能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女性STEMI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在支架置入时要注意血管病变的准确判断;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STEMI患者,术后需强化二级预防,包括规范用药、改善生活方式等。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对于中高危的NSTEMI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若有严重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如频繁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等,应考虑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比如患者频繁发作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相关血管严重狭窄,通过支架植入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状况。特殊人群如老年NSTEMI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心功能变化,加强营养支持等;合并慢性肾病的NSTEMI患者,在选择支架及药物时需考虑对肾功能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损伤的药物。
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
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移植血管再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症状复发时,可考虑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例如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的血管发生狭窄,通过支架植入开通狭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年龄较大的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患者,要考虑其整体身体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女性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需关注激素水平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调整生活方式促进康复;有既往旁路移植手术史的患者,手术操作时需特别注意解剖结构的变化,避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