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部筋膜炎怎么办

一、休息与制动
背部筋膜炎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对于体力劳动者,应适当调整工作强度,避免背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以减轻对筋膜的刺激,利于炎症消退。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5-10分钟,伸展背部肌肉。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可采用温毛巾、热水袋等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筋膜炎症引起的疼痛。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热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
-红外线照射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式,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改善背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炎症吸收。照射距离一般为30-50厘米,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日1-2次。
2.按摩
-专业人员进行的背部按摩可放松背部肌肉,缓解筋膜紧张。按摩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对于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成人强度的按摩,若儿童有背部筋膜炎相关表现,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按摩放松。对于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老年人,按摩时要避免过度用力,防止造成骨折等损伤。
三、运动康复
1.拉伸运动
-进行背部肌肉的拉伸运动,如猫式伸展。四足跪位,双手与肩同宽,双膝与臀同宽,吸气时背部下沉,抬头看天花板;呼气时背部拱起,低头含胸。每次保持10-15秒,重复10-15次。通过拉伸可以增加背部肌肉的柔韧性,降低筋膜再次损伤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动作幅度,年轻人可适当加大幅度,老年人则要缓慢轻柔进行。
-瑜伽中的下犬式也有助于背部筋膜炎的康复,四肢着地,臀部抬高,背部呈倒V字形,保持30-60秒,重复3-5次。
2.强化运动
-进行核心肌群的强化运动,如平板支撑。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脊椎延长,保持30-60秒为一组,每次做3-5组。核心肌群的强化能更好地稳定脊柱,减轻背部筋膜的压力。对于儿童,核心肌群强化运动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类似动作,如仰卧起坐(儿童版),但要注意强度和频率。
四、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要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五、中医治疗
1.针灸
-通过针刺背部特定穴位,如华佗夹脊穴、肾俞穴等,调节背部气血运行,减轻筋膜炎症引起的疼痛。针灸治疗需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要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手法,避免造成不适。
2.推拿
-中医推拿手法可改善背部肌肉痉挛和筋膜紧张状态,如滚法、按揉法等。但推拿同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对于有脊柱侧弯、骨质疏松严重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操作,防止加重病情。
背部筋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如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加强背部肌肉锻炼等,以减少背部筋膜炎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