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多囊卵巢综合征

2025年09月08日 05:04:02
冯翠平
冯翠平副主任医师妇产科
中日友好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定义与概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多发生于育龄女性。其特征包括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等,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

二、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在PCO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家族中有PCOS患者的女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2.内分泌失调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频率增加,使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LH)增多,促卵泡生成素(FSH)相对不足,导致卵巢雄激素分泌增加,卵泡发育障碍。

-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约50%-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分泌增多,刺激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同时抑制肝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合成,进一步加重雄激素过多的状态。

三、临床表现

1.月经失调:多数患者出现月经稀发(周期35天-6个月)或闭经,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或经期或经量无规律性。

2.高雄激素表现

-多毛:常见上唇、下颌、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部位出现粗硬毛发。

-痤疮:多发生在面部、胸背部,伴有皮肤油腻、毛孔粗大。

-脱发:主要是头顶的头发进行性稀少。

3.卵巢多囊改变:通过B超检查可见卵巢增大,单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及以上直径为2-9mm的卵泡,卵巢髓质回声增强。

4.肥胖:约半数以上患者存在肥胖,多为腹型肥胖。

四、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2003年鹿特丹修订的PCOS诊断标准,符合以下3项中至少2项并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诊断: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临床和(或)生化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

3.卵巢多囊改变:B超下单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1.育龄女性

-生育方面:PCOS患者由于排卵障碍,受孕难度增加,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促排卵等方法帮助受孕,如使用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远期健康风险:长期的PCOS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因此,育龄女性确诊PCOS后需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血糖、血脂、子宫内膜等的检查。

2.青春期女性

-生长发育影响:青春期PCOS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律、痤疮、多毛等表现,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如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家长应关注青春期女性的身体变化,及时带患者就医,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3.肥胖患者

-代谢影响:肥胖的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更为明显,进一步加重PCOS的内分泌紊乱状态。这类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增加运动量来减轻体重,一般建议将体重减轻5%-10%,可能会改善月经周期和排卵情况,降低胰岛素抵抗。

六、治疗与管理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建议患者遵循低糖、高纤维、适量蛋白质的饮食原则,减少精制谷物、甜食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的摄入。例如,每天保证500g左右的蔬菜摄入,选择糙米、燕麦等全谷物作为主食。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每周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改善胰岛素抵抗。

2.药物治疗

-调节月经周期:对于月经失调的患者,可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调整月经周期,一般需要连续服用3-6个周期。

-降低雄激素水平:可选用地塞米松等药物抑制肾上腺雄激素的分泌,或使用螺内酯等药物拮抗雄激素作用。

-促排卵治疗: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和调节月经周期后,可使用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促排卵,用药过程中需监测卵泡发育情况。

3.代谢综合征管理:对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定期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预防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

总之,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以改善症状、降低远期健康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冯翠平
冯翠平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08日
中日友好医院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多发生于育龄女性具雄激素过高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等特征常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遗传因素及内分泌失调是发病原因有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表现卵巢多囊改变肥胖等临床表现采用2003年鹿特丹修订诊断标准符合相关项即可诊断对不
多囊卵巢综合征怎么检查
王凤英
王凤英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03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多囊卵巢综合征检查包括体格检查测身高体重腰围及第二性征、实验室检查性激素六项血糖胰岛素血脂抗苗勒管激素、超声检查盆腔超声及其他检查基础体温测定诊断性刮宫体格检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需测身高体重腰围算BMI及腰围观察多毛等第二性征实验室检
性激素六项怎么看多囊
王凤英
王凤英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31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性激素六项查看多囊需关注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雌二醇、孕酮、泌乳素情况,育龄期女性PCOS影响生育需结合超声评估,青春期女性表现不同要兼顾生长发育,肥胖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且代谢指标异常需综合干预,有家族遗传倾向人群定
多囊卵巢治疗
尹德海
尹德海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9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通过饮食调节保持均衡结构、控制总热量摄入并增加蔬菜全谷物等食物摄入,运动管理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来促进代谢等,药物治疗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月经周期、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手术治疗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有限制应用,育龄期有生育需求
激素六项怎么判断多囊女,22岁
熊维
熊维医师
2025年08月15日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判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需关注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异常可能提示相关情况、睾酮水平升高需考虑并排除其他疾病、雌二醇水平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泌乳素需排除瘤等情况、孕酮水平偏低可辅助判断排卵及内分泌紊乱、促黄体生成素升高参与高雄状态维持,同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及B超
性激素六项是什么怎么判断多囊卵巢
范江涛
范江涛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5日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性激素六项包含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素,判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需结合临床表现等,其典型表现有LH/FSH比值异常、睾酮水平升高、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相关情况,且诊断要综合多项检查并考虑个体差异。
六项激素如何判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刘同族
刘同族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5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判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需综合六项激素表现,FSH多正常或偏低,LH常升高且LH/FSH比值≥2提示内分泌紊乱,雌二醇无排卵高峰,孕酮无排卵后升高提示排卵障碍,睾酮升高提示高雄激素血症,泌乳素多正常异常需排查其他,还需结合临床症状、B超等并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
六项激素怎么判断多囊卵巢
李华
李华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5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六项激素检查含促卵泡生成素等六项,判断多囊关注LH/FSH比值、睾酮等指标,单纯激素异常不能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与超声检查,青春期女性、有肥胖等生活方式或有病史人群有不同考虑因素。
多囊卵巢囊肿是怎么回事
冯翠平
冯翠平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5日
中日友好医院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常见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病,具家族聚集性,由遗传、内分泌、代谢因素引发,有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表现、卵巢形态改变、肥胖等表现,诊断需符合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中两项,治疗涵盖生活方式调整、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几率
冯翠平
冯翠平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3日
中日友好医院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自然受孕几率低于正常女性,其怀孕受内分泌紊乱、体重、生活方式、治疗干预、年龄及并发症等因素影响,备孕女性需注重生活方式调整,未成功及时就医并关注心理状态。
六项激素看多囊比值
李振华
李振华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3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性激素六项包括促卵泡生成素等,PCOS评估中关键是LH/FSH比值,正常小于2,≥2结合症状与超声多囊样改变可怀疑PCOS,各激素有其意义与影响因素,育龄女性、肥胖女性、有PCOS家族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多囊吃什么药好
冯翠平
冯翠平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2日
中日友好医院
多囊相关药物包括调节月经周期的短效口服避孕药、降低血雄激素的螺内酯、诱导排卵的氯米芬及胰岛素增敏的二甲双胍,育龄女性有生育需求者经医生评估依计划选药、无生育需求者优先选调节月经周期及降雄激素药,妊娠期用药需谨慎权衡收益与风险,哺乳期用药要评估对乳汁及婴儿影
怎么检查多囊卵巢综合征
冯翠平
冯翠平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1日
中日友好医院
多囊卵巢综合征评估包括依临床表现初步筛查,实验室检查含性激素六项见LH/FSH比值等、测血糖胰岛素及抗苗勒管激素,影像学超声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等鉴别其他类似疾病,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有差异。
跑步锻炼多囊能恢复吗
冯翠平
冯翠平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30日
中日友好医院
跑步锻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改善体重与代谢指标、调节激素水平、提升心理健康等积极作用,实施时需注意运动频率与强度、个体化差异并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处于生育期有备孕需求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划,合并严重关节疾病等特殊情况者应先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多囊卵巢会自然怀孕吗
冯翠平
冯翠平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9日
中日友好医院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一定自然怀孕概率但低于正常人群,其受排卵障碍、内分泌紊乱、年龄、体重等因素影响,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监测排卵、调节内分泌等措施改善自然怀孕几率。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