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呼吸衰竭的名词解释

2025年06月30日 17:56:31
马伟
马伟副主任医师全科
山东省立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诊断主要依靠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₂)低于60mmHg,伴或不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高于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1.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₂<60mmHg,PaCO₂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₂<60mmHg,同时伴有PaCO₂>50mmHg。多由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上呼吸道阻塞、呼吸中枢抑制等。

2.按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由于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如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电击、急性气道阻塞等,使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若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指一些慢性疾病,如COPD、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等,造成呼吸功能的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此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机体代偿适应,在呼吸空气时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3.按发病机制分类:

通气性呼吸衰竭:可分为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常见于COPD、哮喘等,因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多由胸廓、肺组织病变或神经肌肉疾病引起,如胸廓畸形、肺纤维化、重症肌无力等,限制了肺的扩张。

换气性呼吸衰竭:主要因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和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所致。如肺部感染、肺水肿时,可出现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影响气体交换。

二、常见治疗药物

1.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

2.支气管扩张剂:像沙丁胺醇,可选择性激动β₂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用于伴有气道痉挛的呼吸衰竭患者。

三、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COPD、冠心病、高血压等,呼吸功能储备能力下降,更易发生呼吸衰竭。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预后相对较差。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肺功能等相关检查,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儿童: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气道相对狭窄,黏膜柔嫩,纤毛运动差,易发生呼吸道梗阻,进而引发呼吸衰竭。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异物吸入,加强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发生呼吸衰竭,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掌握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孕妇:孕期生理变化可影响呼吸功能,如子宫增大可使膈肌上抬,肺容量减少。孕妇发生呼吸衰竭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危及胎儿。治疗时需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4.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人群患呼吸衰竭风险增加,应劝导戒烟。职业暴露于粉尘、化学物质等环境中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过度肥胖者因胸壁顺应性降低、肺通气功能受限,易发生呼吸衰竭,需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要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诊,避免病情加重导致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20日
中日友好医院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多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基础疾病上可现呼吸困难、神经精神症状、循环系统表现,Ⅰ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为氧分压低于正常、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正常系换气功能障碍所致,Ⅱ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为氧分压低于正常且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系通气功能障碍引起,
慢性呼吸衰竭怎么治疗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18日
中日友好医院
慢性呼吸衰竭的一般治疗包括呼吸支持(依类型氧疗、据情况机械通气且不同年龄参数有别)、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祛痰药、物理辅助排痰、保证水分摄入);病因治疗需针对基础疾病如COPD(控急性加重、用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生素等)、间质性肺疾病(依类型治疗);营养支持要评估
什么是呼吸衰竭 了解呼吸衰竭的2种类型
宋志芳
宋志芳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2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下不能维持足够气体交换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及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诊断标准是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下动脉血氧分压mmHgⅠ型呼吸衰竭称低氧性呼吸衰
呼吸衰竭的名词解释
马伟
马伟副主任医师
2025年06月30日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衰竭指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致静息时气体交换不足引发系列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依血气分析、发病急缓、发病机制分类常见治疗药物有呼吸兴奋剂和支气管扩张剂不同人群影响及应对措施不同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呼吸功能储备下降易发病应积极治疗基础病定期检查接
呼吸衰竭是怎么回事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06月30日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衰竭指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致静息时气体交换不足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的综合征需依动脉血气分析诊断,病因包括气道阻塞、肺组织及血管病变、胸廓与胸膜及神经肌肉疾病,分类按动脉血气、发病急缓和机制分,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及循环消化泌
呼吸衰竭的前期症状 原来有这5种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28日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衰竭前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循环系统症状、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若出现应及时就医治疗药物有尼可刹米、氨茶碱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人群是特殊人群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且常合并基础疾病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易患呼吸道感染孕妇心肺负担加重
一型呼吸衰竭什么意思
宋志芳
宋志芳主任医师
2025年05月15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型呼吸衰竭是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常见病因有肺部疾病、胸廓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和呼吸中枢抑制,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诊断依靠血气分析,治疗原则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通气功能,治疗方法有氧疗、机械通气、病因治疗和对症治
呼吸衰竭症状表现是什么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04月28日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症状表现因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年人、儿童和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在呼吸衰竭中的表现和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对于呼吸衰竭患者,通常包括氧疗、呼吸支持、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措施。
呼吸衰竭是如何确诊的
宋志芳
宋志芳主任医师
2025年04月20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呼吸衰竭的确诊基于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其他检查,治疗需综合考虑并制定方案,包括氧疗、呼吸支持、病因治疗等。
中枢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是什么
马伟
马伟副主任医师
2025年04月10日
山东省立医院
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和呼吸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包括潮式呼吸、间歇呼吸和抽泣样呼吸等,呼吸困难则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气促等,应立即就医,治疗方法包括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病因治疗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钟准
钟准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6日
长沙市中心医院
慢性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疲劳和乏力、心悸和心跳加快、头痛和头晕、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应及时就医。
呼吸衰竭的病人在临床上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吕云辉
吕云辉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6日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衰竭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还可能出现紫绀、心动过速、精神症状等,应及时就医,治疗方法包括氧疗、呼吸支持等,治疗同时需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劳累和感染。
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上出现最早的症状是
黄荣
黄荣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6日
西安市红会医院
呼吸衰竭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胸闷或气促等,可能还伴有咳嗽、咳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医生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呼吸困难的原因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包括氧疗、病因治疗、呼吸支持和其他治疗措施。
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出现最早的症状是
杜坚宗
杜坚宗副主任医师
2025年03月16日
浙江医院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气促等,可能伴有胸闷、咳嗽、咳痰等,严重时无法平卧、口唇发紫、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的原因包括呼吸器官病变、其他系统疾病累及呼吸器官、环境因素、情绪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氧疗、呼吸支持、药物治疗、
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陈晨
陈晨主治医师
2025年03月16日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
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同时伴有紫绀、精神神经、心血管、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具体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喘息、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烦躁不安、谵妄、抽搐、昏迷、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无尿等。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