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伤如何治疗

一、急救处理
1.冲淋降温:烧伤后应尽快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烧伤部位,时间至少15至30分钟。这能降低烧伤部位温度,减轻疼痛,阻止热力进一步损伤组织。例如,对于刚被开水烫伤的手部,及时冲淋可有效缓解症状。
2.脱去受伤部位衣物:小心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避免强行拉扯,以免加重皮肤损伤。若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分离,可保留粘连部分,待就医后由专业医生处理。
3.覆盖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覆盖烧伤部位,避免伤口感染。不要使用有绒毛的布料,防止绒毛黏附在伤口上。
二、治疗方法
1.轻度烧伤治疗
局部处理:清洁伤口后,可涂抹如磺胺嘧啶银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药物,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包扎:用透气性好的敷料包扎伤口,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通常每1至2天更换一次。
2.中度烧伤治疗
补液治疗:由于烧伤可能导致体液丢失,需根据烧伤面积和患者体重等计算补液量,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创面处理:清创后,视情况采用包扎或暴露疗法。可使用生长因子类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愈合。
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类抗生素,具体使用需依据医生诊断。
3.重度烧伤治疗
重症监护: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休克、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如切削痂植皮术,去除烧伤坏死组织,移植自体皮或异体皮,促进创面修复。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
儿童皮肤娇嫩,烧伤后更易发生感染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儿童对疼痛耐受性差,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疼痛管理,可通过适当安抚、转移注意力等非药物方式缓解疼痛。在使用药物缓解疼痛时,要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儿童用药剂量需根据体重等精准计算,避免过量用药。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烧伤后愈合速度较慢,且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烧伤的治疗和恢复。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如控制血糖在合适范围,以利于伤口愈合。
老年人皮肤弹性差,在进行包扎等操作时要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3.孕妇
孕妇烧伤治疗时,用药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
心理上,孕妇可能因担心胎儿健康而产生焦虑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情绪,这有利于孕妇身体恢复和胎儿健康发育。
四、生活方式建议
1.饮食方面
烧伤患者应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伤口愈合。蛋白质摄入量可适当高于正常水平,具体可咨询营养师。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提高身体免疫力。例如,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对伤口愈合有帮助。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伤口,引起疼痛或瘙痒,不利于伤口恢复。
2.康复锻炼
对于肢体烧伤患者,在伤口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例如,进行简单的屈伸运动,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
康复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运动造成伤口裂开或影响愈合。
3.皮肤护理
烧伤愈合后的皮肤较为敏感,要注意防晒,可使用物理防晒方法,如穿长袖衣物、戴帽子等,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色素沉着。
保持皮肤清洁,可使用温和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或清洁剂,防止损伤新生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