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摔伤破皮后的处理方法

一、伤口清理
1.冲洗伤口:首先用生理盐水或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目的是清除伤口表面的灰尘、泥沙等异物,减少感染风险。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使其配合冲洗,避免因哭闹导致水流进入更深部位。如果是老年人群,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因身体平衡等问题造成二次损伤。
2.消毒处理:用碘伏等合适的消毒剂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从伤口中心向外周擦拭,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一般直径至少3-5厘米。碘伏相对刺激性小,适合多种人群的伤口消毒,但对于对碘过敏者则不能使用,需换用其他合适消毒剂。
二、伤口包扎
1.选择合适敷料:根据伤口大小、深浅选择敷料,较小的浅表伤口可选用创可贴,创可贴能起到初步的保护和止血作用,但要注意定期更换,观察伤口情况。对于较深或较大的伤口,可能需要使用无菌纱布等敷料。儿童使用创可贴时要注意大小合适,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老年人群皮肤较薄、松弛,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
2.包扎方法: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后,使用绷带等进行包扎,包扎要牢固但不宜过紧,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儿童包扎时要注意不要包扎在关节等活动频繁部位,以免影响关节活动,老年人群包扎时要关注肢体末端的血运情况,如颜色、温度等。
三、观察与后续处理
1.观察伤口变化: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儿童若伤口出现异常变化,家长要及时察觉并处理;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伤口愈合相对较慢,更要留意伤口情况,一旦发现感染征象,如伤口周围明显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等,应及时就医。
2.伤口愈合情况:一般浅表伤口在正确处理后数天到一周左右可初步愈合。但如果是较深的伤口或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更要加强伤口护理,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换药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延长观察和处理时间。糖尿病患者摔伤破皮后,除了常规伤口处理,控制血糖是促进伤口愈合的关键,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且易引发感染。
四、特殊情况处理
1.出血较多时:如果伤口出血较多,在初步包扎止血后,要尽快就医。对于儿童,出血较多可能导致贫血等问题,要及时处理;老年人群出血较多可能引发休克等严重情况,需紧急处理。可以通过按压伤口上方血管等临时止血方法,但要尽快送往医疗机构进一步处理。
2.伤口有异物嵌入:若伤口有异物嵌入,不要自行盲目拔除,以免造成更大损伤和出血,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异物残留导致感染等不良后果。儿童玩耍时易有异物嵌入伤口,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时正确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