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医学 — 诊断篇
眩晕的诊断主要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病史采集应关注起病情况、发作形式、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同时了解既往史和个人史。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耳科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最后,还需与耳源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进行鉴别诊断。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涉及多个学科,其诊断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以下是眩晕诊断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
起病情况:急起还是缓起。
发作形式:旋转性、浮动性、不稳感或视物晃动等。
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发作频率。
加重或缓解因素:头位改变、体位改变、劳累、情绪等。
伴随症状:耳鸣、耳聋、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头痛、复视等。
2.既往史
耳科疾病:中耳炎、耳源性眩晕等。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等。
代谢性疾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其他:头部外伤、药物中毒等。
3.个人史
职业:长期伏案工作、高空作业等。
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睡眠情况等。
过敏史:药物过敏等。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神志:意识状态、精神状态。
头颈部:有无畸形、压痛、活动受限等。
2.神经系统检查
感觉:浅感觉、深感觉。
运动:肌力、肌张力、共济运动。
反射:腱反射、病理反射。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等。
3.耳科检查
听力:粗测听力、音叉试验、纯音测听等。
前庭功能:自发性眼震、位置性眼震、摇头试验等。
耳镜检查:观察外耳道、鼓膜有无异常。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检查:了解有无贫血、糖尿病等。
甲状腺功能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等。
2.影像学检查
头部CT或MRI: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等。
颈椎X线或MRI:了解颈椎病变情况。
内耳MRI:可用于评估内耳结构。
3.其他检查
脑电图:排除癫痫等疾病。
心电图:了解心脏情况。
四、鉴别诊断
1.耳源性眩晕
梅尼埃病: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胀感,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头位改变有关的短暂性眩晕,伴有眼震。
前庭神经炎:突发的眩晕,伴有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
2.中枢性眩晕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症状。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听神经瘤、脑膜瘤等,可出现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
颈椎病:椎动脉受压可导致眩晕,同时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3.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
低血压:可导致头晕、眼花等症状。
低血糖:可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
贫血:可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可引起眩晕等不良反应。
总之,眩晕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