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治疗要吃什么药

一、周围性眩晕相关药物
(一)抗组胺类药物
1.药物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发挥作用,可改善眩晕症状。例如茶苯海明,能缓解晕动病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作用机制是竞争性阻断组胺H₁受体,从而减轻前庭兴奋导致的眩晕等不适。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一般可使用,但儿童需谨慎,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可能存在更多不良反应风险。老年人使用时也需关注肝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二)抗胆碱能药物
1.药物作用:如东莨菪碱,能抑制前庭神经内耳功能,缓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它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从而减轻前庭刺激引起的不适。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可使用,儿童使用需格外谨慎,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反应与成人差异大。老年人使用时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前列腺增生等情况,因为抗胆碱能药物可能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三)血管扩张剂
1.药物作用:倍他司汀可改善内耳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减轻内耳性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组胺H₁受体,促进内耳及脑内血流量增加,改善微循环。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适用,对于有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需谨慎,因为倍他司汀可能对胃肠道和呼吸系统产生一定影响。老年人使用时要监测血压等指标,因为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血压变化等情况。
二、中枢性眩晕相关药物
(一)苯二氮䓬类药物
1.药物作用:地西泮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对于中枢性眩晕伴有焦虑、紧张情绪的患者,可通过镇静作用缓解因眩晕带来的紧张不适,从而间接改善症状。其作用机制是加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可短期使用,儿童禁用,因为儿童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起始剂量要小,缓慢加量,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情况,因为老年人对苯二氮䓬类药物更敏感,易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二)改善脑循环药物
1.药物作用:尼莫地平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对于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中枢性眩晕有一定改善作用。它能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适用,对于有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需慎用,老年人使用时要监测血压,因为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等情况,同时要关注其是否有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史,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史,根据具体病情调整用药。
三、其他情况相关药物
(一)前庭抑制剂
1.药物作用:如异丙嗪,可抑制前庭神经冲动产生,迅速控制眩晕症状,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注意。其作用是通过阻断前庭神经内的冲动传导,减轻前庭兴奋导致的眩晕发作。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可短期使用,儿童应避免使用,因为儿童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认知功能等。老年人使用时要考虑其本身可能存在的嗜睡倾向等情况,使用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活动能力,防止发生跌倒等意外。
(二)利尿剂
1.药物作用:对于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减少内淋巴积水来缓解眩晕症状。其作用机制是促进钠、氯等电解质和水的排泄,减少内耳内淋巴液的生成,从而减轻膜迷路积水。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适用,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老年人使用时要监测电解质水平,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使用利尿剂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需定期检查血电解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