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支原体感染怎么引起的

一、妇科支原体感染的原因
1.性传播:这是妇科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研究表明,在性活跃人群中,支原体感染较为常见。当与感染支原体的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包括阴道性交、肛交或口交等,很容易感染支原体。例如,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在性传播疾病患者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
2.母婴传播:如果母亲在孕期感染了支原体,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接触到含有支原体的分泌物,从而导致感染。如新生儿的肺炎、结膜炎等可能与分娩时感染支原体有关。
3.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支原体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发感染。例如,使用公共卫生间的坐便器、浴盆、毛巾,在公共游泳池游泳等,若这些物品被支原体污染,且自身皮肤黏膜有破损,就增加了感染风险。虽然间接接触传播相对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几率较低,但仍不容忽视。
4.自身菌群失衡:女性阴道内本身存在一定的微生物群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身体免疫力下降,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或者因某些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可能破坏阴道内的菌群平衡,原本处于低水平定植的支原体可能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感染。
5.医源性感染: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如在进行妇科检查、人工流产、上环取环等操作时,医疗器械上携带支原体,可能将其带入女性生殖道,导致感染。不过,随着医疗消毒规范的不断完善,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孕期感染支原体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等。孕妇应在产前进行支原体检测,若发现感染,需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孕妇自身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过于频繁,以防交叉感染。
2.幼女:幼女的生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局部抵抗力差。家长要注意幼女的个人卫生,避免其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不与大人共用毛巾、浴盆等。若发现幼女外阴有异常分泌物、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少,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发生支原体感染。绝经后女性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可适当补充雌激素(需在医生指导下),增强阴道抵抗力。同时,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尿频尿急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