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皮肤痒一抓就起疙瘩

一、可能的病因及机制
(一)荨麻疹
1.发病因素:与多种因素相关,食物方面,鱼虾、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荨麻疹;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能作为过敏原诱发;感染因素中,病毒(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异常进而引发荨麻疹;吸入物里花粉、尘螨等被人体吸入后,可刺激免疫系统导致发病;物理因素像摩擦、压力、冷、热等刺激皮肤,也可能诱发荨麻疹。
2.病理机制: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所致的局限性水肿反应,搔抓等刺激会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和渗透性改变加剧,从而迅速出现风团,且风团一般在24小时内可消退,但容易反复发生。不同人群中,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接触过敏原机会相对多,易患荨麻疹;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免疫等状态变化,也可能诱发;有过敏病史者本身为过敏体质,更易因接触诱因发病。
(二)皮肤干燥
1.诱因情况: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皮肤水分流失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晚上皮肤分泌油脂等减少,就易出现瘙痒。老年人皮肤新陈代谢减缓,皮肤更易干燥,所以相对更易受此影响;不管年龄性别,皮肤干燥人群若不注意皮肤保湿,如未使用合适的保湿护肤品等,都易出现晚上皮肤痒抓后起疙瘩情况。
(三)接触性皮炎
1.发病缘由: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比如接触化纤材质的睡衣、床上用品等,晚上接触后可能引发瘙痒,搔抓后起疙瘩。生活方式上,喜欢穿化纤材质衣物、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等人群,更易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该症状;有接触过可疑过敏物质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时更易复发。
二、应对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应对
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症状及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对于怀疑荨麻疹者,要留意可能诱因并尽量规避;皮肤干燥者需加强皮肤保湿,可选用温和的保湿护肤品;接触性皮炎者要找出接触的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
(二)特殊人群注意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皮肤相对娇嫩,出现此情况时更要避免过度搔抓,防止皮肤损伤。在选择护肤品等时要选用儿童专用的温和产品,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且要格外留意儿童接触的衣物、玩具等是否有过敏原。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新陈代谢慢,皮肤干燥情况更常见,要注重皮肤保湿的长期性,选择滋润效果好且温和无刺激的保湿产品,同时密切关注皮肤状况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诊。
3.女性特殊时期:生理期、孕期女性身体免疫等状态特殊,出现晚上皮肤痒抓后起疙瘩情况时,要谨慎选择护肤品及可能的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自身健康有影响的物质,及时就医获取专业建议。
4.过敏体质人群:本身处于过敏体质,要更加留意周围环境中可能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做好环境防护,在选择衣物、床上用品等时优先选用纯棉等不易引起过敏的材质,出现症状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