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支架最怕什么

一、不良生活习惯
1.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者。长期吸烟会使血管壁炎症反应加重,影响支架与血管的贴合及愈合,不利于心脏支架维持血管通畅。对于有心脏支架的患者,吸烟还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复发,如心肌梗死等。
2.酗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代谢紊乱等。酒精进入人体后,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使血脂水平升高,进而影响血管内环境。有心脏支架的患者大量饮酒可能干扰药物代谢,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心脏功能,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等风险。女性相对男性对酒精更敏感,饮酒后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可能更高。
二、不合理饮食
1.高盐饮食: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导致心脏支架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高盐摄入会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例如,每日盐摄入量超过6克,就可能使高血压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进而影响心脏支架的长期效果,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等情况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人群对高盐饮食的耐受和反应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受高盐饮食影响更大。
2.高脂饮食:经常食用高脂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过多的脂质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影响支架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性。有心脏支架的患者如果持续高脂饮食,会干扰血脂代谢平衡,不利于心脏血管的健康维护。儿童时期的不良饮食结构可能为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对于有心脏支架的成年患者,应严格控制高脂食物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
三、未规范服药
1.擅自停药:心脏支架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如果患者擅自停药,会大大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管再次堵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不同病情的患者停药风险不同,例如既往有多次心血管事件风险因素的患者,擅自停药后果更为严重。老年人由于记忆力等问题,可能更容易出现漏服或擅自停药情况,需要家人加强监督和提醒。
2.服药不规律:不规律服药会使血液中药物浓度不稳定,无法持续有效地发挥抗血栓等作用。例如,抗血小板药物需要维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才能更好地预防支架内血栓。如果患者忘记服药或随意调整服药时间,就不能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虽然较少涉及心脏支架,但从用药规范角度,也应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而对于有心脏支架的成年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规律服药。
四、缺乏运动
1.长期缺乏运动:有心脏支架的患者如果长期不运动,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体重容易增加,进而加重心脏负担。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和稳定血压、血脂等。研究显示,适当运动的心脏支架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长期不运动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需要合理安排,老年人适合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而中青年患者可以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五、持续高血糖
1.未控制的糖尿病: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且有心脏支架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支架的正常功能。高血糖环境下,容易导致糖化终产物形成,加重血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不同,病情管理和血糖控制目标也有所差异,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时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因为低血糖可能比高血糖更危险,需要更精细地调整治疗方案来平衡血糖控制和安全。















